•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世界與境界-「名教因於自然」如何可能-以王弼《老子注》為中心之瞭解 / A Disscussion on How "Confucian Hierarchy Derived from Naturalness" Impossible: Wang Bi's Annotation on Lao-tze as a Text

林新建, Lin, Shin-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乃在瞭解王弼《老子注》中,依著境界心靈而展開的自然意義之形上學,是否可以涵攝具有系統性、歷史性的客觀名教社會之存在,尤其從實踐的觀點探討王弼形上學可否開出一道家式的社會存有論,由自然境界實踐地證立客觀實有之存立,並將探討如此的哲學思考型態與漢末至曹魏正始年間士人心態上彼此存在的關聯。全文分六章: 首章為緒論,略述問題之緣起及「世界」、「境界」、「名教」、「自然」之意涵。 第二章探討玄學發展的社會心理背景,尤其在展示士人自漢末以來對名教社會的心態,以做為瞭解王弼玄學之準備。 第三章則分析老子「道」的性格,王弼學既依道家老子思想而立,故對老子「道」之瞭解乃一基本的工作,以做為判定王氏理論向度之基礎。 第四章則在說明王弼如何完成其「名教因於自然」之理論架構,以做為對王氏學批判之準備。 第五章則對以老子思想為骨幹的王弼理論提出兩點商榷,從其形上學及人性論中所含的局限性而指出其理論之困局,「名教因於自然」並不可能成立。 第六章結論,對王弼理論的格局再加以批判說明,並回應第二章,點出玄學家之哲學思考與其對世界之心態之間存在的一致性。
2

阮籍「自然與名教」思想析論 / The analysis of Roan Jyi''s liberty and ethics

林宴寬, Lin, Yan-Kuan January 1986 (has links)
在魏晉玄學史中,常會提到阮籍、嵇康兩人,但若仔細玩味,嵇阮二人的玄思實不如王弼和郭象,尤其是阮籍,學者們給他的評價紛歧不一,更值得探討。多數學者已能看透阮籍「非毀禮教」的「姿態」,體會到他何以要標舉自然、批判名教的「本心」;大部份的學者都從時代背景及政治環境來解釋阮籍「非毀禮教」的無奈及苦心,這個解析方向是正確的,阮籍的確是面對魏晉之交的亂世,內心激憤而故作怪態。不過,除了社會政治等外在因素,阮籍何以標舉自然、批判名教,應有其思想脈絡可探索。本文即打算以阮籍的文章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中釐清阮籍的思想脈絡,並希望藉此,能瞭解他的思想,在玄學史上所代表的意義。既然以阮籍的自然與名教思想為主要探究內容,本文首章便先討論「自然」與「名教」之衝突與會通,以期瞭解在阮籍之前,玄學家們對「自然」與「名教」這個課題所做的努力。第二章、第三章探究阮籍的名教觀。由於阮籍的前後期思想明顯不同,所以學者們對於他的儒道性格頗有爭議,第二章擬由阮籍早期的<通易論>、<樂論>及晚期<大人先生傳>等文章為主,來探討阮籍對名教看法的轉變。第三章則試圖說明阮籍的思想,其實無法以先儒後道、先老後莊或儒道互補等說法來強加歸類。阮籍前後思想的轉折,自有脈絡可尋。早期阮籍對名教 抱持肯定的態度,但是他因為自己的個性及整個時代思潮的關係,就像子貢、荀子一樣,雖崇信孔子思想,但卻無法體會仁心德性的精微妙義,由是,才會有晚期「非毀禮教」的行為出現。第四章、第五章探討阮籍的自然觀。藉由剖析〈大人先生傳〉、〈達莊論〉的思想,可以發現阮籍的自然觀,和《莊子》外、雜篇的關係十分密切。阮籍以「自然」為天地萬物的體性,發展到郭象則成為「自生論」;阮籍特別強調「萬物一體」的思想,但比起《莊子》,阮籍所嚮往的只是一分原始的混沌和諧,而這種嚮慕原始純樸的想法,到了郭象,便發展成「性分自足」的理論了。此外,藉由阮籍的自然觀,也可看出道家思想在魏晉時代的演變 軌跡。最後一章則是對阮籍的思想做個總結,並期盼透過前幾章的剖析,明白阮籍所扮演的過渡角色,仍具有他的特殊意義。 / /
3

「名教因於自然」如何可能以王弼《老子注》為中心之瞭解

林新建, Lin, Xin-J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乃在瞭解王弼《老子注》中,依著境界心靈而展開的自然意義之形上學,是否 可以涵攝具有系統性、歷史性的客觀名教社會之存在,尤其從實踐的觀點探討王弼形 上學可否開出一道家式的社會存有論,由自然境界實踐地證立客觀實有之存立,並將 探討如此的哲學思考型態與漢末至曹魏正始年間士人心態上彼此存在的關聯。全文分 六章: 首章為緒論,略述問題之緣起及「世界」、「境界」、「名教」、「自然」之意涵。 第二章探討玄學發展的社會心理背景,尤其在展示士人自漢末以來對名教社會的心態 ,以做為瞭解王弼玄學之準備。 第三章則分析老子「道」的性格,王弼之學既依道家老子思想而立,故對老子「道」 之瞭解乃一基本的工作,以做為判定王氏理論向度之基礎。 第四章則在說明王弼如何完成其「名教因於自然」之理論架構,以做為對王氏學批判 之準備。 第五章則對以老子思想為骨幹的王弼理論提出兩點商榷,從其形上學及人性論中所含 的局限性而指出其理論之困局,「詔教因於自然」並不可能成立。 第六章結論,對王弼理論的格局再加以批判說明,並回應第二章,點出玄學家之哲學 思考與其對世界之心態之間存在的一致性。

Page generated in 0.027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