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49
  • 433
  • 16
  • 8
  • 3
  • Tagged with
  • 457
  • 178
  • 113
  • 108
  • 107
  • 95
  • 90
  • 84
  • 79
  • 76
  • 70
  • 70
  • 69
  • 68
  • 6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51

網路社群中的無償虛擬團隊文化與互動型態: 以字幕組為例 / Voluntary virtual teams’ interaction styles in online communities :an example of the subtitle teams

陳竹蕾, Chen, Jul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路社群中的字幕組,是由一群無償勞動的網友們、透過新科技溝通媒介而組織起來的。在本研究中,筆者將字幕組視為一個虛擬團隊,意圖探討無償虛擬團隊的組織文化與互動方式。近年來,國內的虛擬團隊研究觀點,似乎較偏向學校或者企業,所設定的虛擬團隊也清一色是營利組織或者學校體制內的虛擬團隊。然而,字幕組的工作卻是無償無薪,也缺乏外在的企業體制。 無償的虛擬團隊與營利組織裡的虛擬團隊有何差異呢?網路社群中的P2P資源交換特性或者網路社群中的生態,是否也會影響到字幕組這樣的無償虛擬團隊?本研究採取Potter與Balthazard(2002)所整理出之團隊「互動型態」理論、Dani 與Burns等人(2006)的「組織文化類型」理論,試圖找出不同規模與文化情境的字幕組互動型態、組織文化類型。筆者觀察了數個中國與台灣的字幕組,期望找出具集體知識共作、創造特性的虛擬團隊特色。而這些特色,或許能啟發國內其餘具知識分享、文化創造性質的虛擬團隊。 本研究使用參與觀察、親身實作等方法進行,輔以筆者自身的中國字幕組經驗與其他台灣字幕組成員的深度訪談,同步進行書寫。 研究結果顯示,字幕組的組織文化偏向關係親密的「宗族文化」、以及具有創新特質的「鬆散彈性文化」。而針對字幕組的互動型態分析,則集中於「合作型」、「人際型」,同樣都是關係較親近、競爭壓力較少的互動類型。這些特質顯示出,字幕組這樣的無償虛擬團隊,的確在組織文化、互動風格方面,都有著與企業不同的組織屬性。 / The Subtitle Teams in online communities are formed by volunteers who communicate by virtual technology. This study views the Subtitle Teams as virtual team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ir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nteraction style. In recent years, most Virtual Teams studies in Taiwan focus on teams in school and businesses industries, however, the Subtitle Teams are volunteers without business structur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ercial virtual teams and voluntary subtitle teams? Do P2P communities influence voluntary subtitle teams like Subtitle Teams? We use Potter & Balthazard (2002)’s Interaction Style theory and Dani & Burn(2006)’s Organization Culture Types to explore the traits of Subtitle Teams. The Subtitle Teams in this study includes cul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ese, al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rama Subtitle Teams and Animation Subtitle Team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some trait of creative, knowledge-based, and cooperative virtual teams, hope these result will help other virtual teams in NPO organizations or Cultural Industry in Taiwan. This study us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depth interviewing and case study to view the experience of the members from four Subtitle Teams. We found out that the Subtitle Team’s Organization Culture might tend to be The Clan Culture and The Adhocracy Culture. As to the Interaction Style analysis, many subtitle teams tend to be Passive Style and Constructive Style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same time.
252

從公司治理觀點剖析力霸集團弊案

鄒美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力霸集團為個案研究對象,從決策及資源分配掌控者觀點定義該集團企業之最終控制者,首先分析力霸集團企業之董監結構及股權結構,並針對該集團之公司治理機制說明對內部控制議題及財務舞弊之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力霸集團企業之最終控制者王又曾家族係透過交叉持股及掌握董事會席次控制權等控制途徑掌控集團企業,其集團內七家公開發行以上公司的平均直接持股率、股份控制權、盈餘分配權分別為7.72%、28.92%、6.81%,但平均席次控制權則高達95.33%,股份控制權(席次控制權)與盈餘分配權偏離差之平均值則達22.11%(88.52%)。力霸集團企業席次控制權與盈餘分配權嚴重偏離之個案研究發現,符合經營者之經營誘因不足,而財富侵佔動機較強之學術假設。此外,該集團企業亦嚴重違反內部控制制度中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作業、資訊與溝通,以及監督機制等主要原則,造成投資人權益的重大損失。最後,本研究針對內部控制制度之有效性、公司治理機制、會計師責任,以及金融監理功能四層面,提出討論及建議。 / Using the Rebar Business Group as the case of this study, the present research first analyzes the ownership structures of the member firms from an ultimate controller perspective. Internal control related issues are then identified,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fraudulent reporting.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ross-holding, pyramid structure and seat control over the board members are venues utilized by the Wang Family to actively control Rebar Business Group. An analysis on the measurement of voting right, cash flow right and board seat-control shows that direct shareholding, voting rights, cash flow rights are on average 7.72%, 28.92%, 6.81%, while the board seat-control ratio is 95.33%. The deviation between voting right (board seat-control) and cash flow rights is 22.11% (88.52%). To the extent that ownership and control is highly deviated, a weaker disciplinary effect and a stronger entrenchment effect can be expected.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also finds that all principles buttressed in building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re violated.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 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policies are provided.
253

強人威權體制下的青年組訓-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為中心的探討(1952-1959) / Strongman authoritarian regime under the Youth Training - The China Youth Corps as the center of the study (1952-1959)

張以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民黨在1950-1952年進行黨的改造,改造後的國民黨不旦逐漸形成強人威權體制,更在穩固青年這塊社會基礎的需求下成立救國團。成立後的救國團在表面上是國民黨的外圍青年團體,然而實際上則是由蔣經國主導團務,以貫徹強人的意志。 由於國民黨重視知識青年甚於社會青年,因此成立後的救國團在工作上也較偏重在學校的組訓。1950年代的救國團在工作上主要是透過在校軍訓、寒暑假青年營隊、愛國教育三方面來施行。這三項工作皆是以針對知識青年為主。 於在校軍訓上,蔣經國改變原本國防部的規劃,將軍訓的性質由軍事性的養成預備幹部轉以政治性的組訓高中以上全體學生,以使軍訓能順利與其他團務工作相配合,來達成灌輸愛國教育以及穩定學校的功能。然而軍訓的施行卻不甚順利,在設備、教官等問題以及遭受《自由中國》的批判下,蔣經國遂於1960年放棄軍訓的辦理。 另外在寒暑假青年營隊中,救國團一改組訓全體學生的方式,而是透過開放報名或是自行甄選來選拔優秀知識青年或社會青年加以組訓,希望透過性質以及內容不一的營隊來培養各種專業人才。另外在營隊中則透過愛國教育的共同課程,使救國團所想傳達的意識型態能透過較為娛樂的方式傳播。 救國團的愛國教育除了透過軍訓以及寒暑假營隊實施外,也透過文教宣傳以及大型愛國活動來散佈。這兩項工作的對象主要也是知識青年,然而在動員能力上高中以及大學則有差別。尤其在愛國活動中救國團在高中能透過校長來動員學生,在大專方面則往往是知青黨部的社團代表起頭,顯示救國團在高中較大專有更強的動員能力。
254

TPB理論探討線上團購行為-以Babyhome親子團購網為例 / Research customer behavior of online group buying by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case of Babyhome group buying website

林淑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線上團購在近年已形成一股風潮,透過買方人數的累積以增加買家的議價能力,並向賣方獲得較便宜的價格或額外服務,然而在學術上的研究多探討數量與價格上的均衡經濟解,少以針對消費者面多做研究,因此本篇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TPB)為基礎,納入其他衡量構面,包含網站服務品質、顧客預期價值、信任、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參與團購意願度以及團購行為,針對Babyhome親子網站的團購版,探討社群會員的團購消費行為。研究中於行為信念與態度部分,提出網站服務品質、顧客預期價值、網站信任、團購滿意度等構面,而主觀規範則是以虛擬社群之社群意識作為衡量代表,並以免費/付費會員身分之構面為調節變數,進一步的瞭解參與團購意願與團購行為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Babyhome親子網為個案研究對象,透過文獻探討以及訪談曾經參與團購的會員來設計問卷,並在Babyhome親子網站上發放線上問卷以便收收集樣本資料,再透過結構方程式分析樣本資料並獲得結論。研究發現網站服務品質與信任有顯著正向關係,同時網站服務品質與顧客的預期價值對於團購滿意度皆有顯著正向關係,然而網站信任與參與團購意願雖有正向關係但卻不顯著,推測可能原因為相較於消費者的網站信任,產品的信任或是產品廠商的信任可能對於增加團購意願程度有較大的影響,再者,透過訪談也可發現會員在決定參與團購時很大的關鍵因素在於版上媽媽的推薦以及產品本身,因此即便會員對於網站有正面的信任但卻不會有立即性提高參與團購意願。除此之外,透過研究瞭解到免費/付費會員身分為團購意願度於行為之間的調節變數,免費會員相較於付費會員有較強的團購行為,因此,基於以上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管理意涵與建議,並希望未來有更進一步的相關研究。
255

血旗揚帆:臺灣海軍特別志願兵的從軍始末(1943-1945) / The history of special Taiwan volunteers for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1943-1945)

陳柏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日本在臺灣前後共徵募六期海軍特別志願兵,除第一期招募1,000名外,其餘二至六各期各為2,000名,共11,000名。本論文旨在論述臺灣海軍志願兵的從軍歷程,由制度實施背景、殖民當局的動員行動,到其受訓、出征與復員,試以建構臺灣人在配合日本軍事動員下參與戰爭的一個面向。 隨戰況急轉直下,日本海軍面臨增員需求,1943年5月11日,日本宣佈在臺灣和朝鮮實施「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並於8月1日施行。伴隨制度實施,當局一方面展開對制度的美化宣傳;另一方面則透過警察、或各單位發起集團申請募集大量人員,反映當局以雙面手法欲對青年身體與心靈進行全面掌控,驅使其入伍。海軍志願兵於徵集後,先後進入專為殖民地設立之「海軍兵志願者訓練所」與海軍正規新訓單位「海兵團」受訓。後因戰事急迫為加速新兵培育,旋廢除訓練所,而高雄海兵團亦因空襲被迫疏散,致使訓練效用大打折扣。第五期主計分隊人員發生誤觸未爆彈的五甲尾事件,即顯示軍事教育出現的嚴重缺失。 在結訓後,人員分派地點可大略歸結為:派遣至東南亞各戰地、分入臺灣本島各海軍部隊、送往日本海軍諸學校進修,待結業後再行分發。派至東南亞者多半被派往菲律賓;派往日本之部份人員則因護國丸事故造成慘重傷亡。自1945年初港口遭空襲破壞,海域亦受封鎖,結訓的第三期海軍志願兵已無法外派,爾後人員均留在臺灣專事防衛。由其佈署的變化,一定程度地呈現受戰局演變下臺灣人在戰爭支援作用的轉變。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海軍志願兵展開戰後復員,承受的命運也因分屬地區的不同有所差異。或受當地政治局勢所困,或被安置在集中營、收容所等候遣返。海外人員遣返輸送上,仰賴盟軍、日本往返於臺、日、東南亞間之艦艇轉送回臺。在臺灣島內者,多數人在戰爭結束後即復員返家。
256

區域與不分區立委代表行為之差異 / The difference of representative behavior among district and list legislators

高偉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首先,本研究想要了解,究竟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在立法行為的面向,是否會產生差異?其次,本研究也想了解不分區立委若有基層選區經驗,則在立法行為方面,與沒有選區經驗的不分區立委之間是否會有不同的表現?因此,從上述的研究問題所述,本研究試圖分析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在立法行為上的差異,並且說明不分區立委之中具有不同的代表屬性,同時可能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本研究首先從混合選制的理論,分析選舉制度如何影響立法委員的行為。並且,從建立個人選票的動機與授權的來源,解釋立法委員為何會採取相異的行動。並且也從文獻中說明,混合選制造成的影響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情形;而這些類型對於國會的運作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果。 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論架構,認為區域立委建立個人選票的動機較為強烈,而且授權來源為選區選民,因此為了追求連任的目標,會提供更多利益給選區;而當選區利益與政黨利益產生衝突時,區域立委較有可能與政黨的立場不一致。另一方面,不分區立委建立個人選票的動機較為缺乏,加上授權來源為所屬政黨,因此較傾向於維護政黨政策,並且對政黨較為忠誠。其中,若是不分區立委具有選區經驗,雖然可能被認為會建立個人選票以及回應選區的授權;但其實選舉制度的效果將會是影響這類立委行為的主要因素。 最後的分析結果,證明如本研究所建構的理論所述,選舉制度與立法委員的行為的確有顯著的影響。區域立委較為代表選區利益,而不分區立委則傾向於維護政黨的利益,與本研究的預期相符合。並且,有選區經驗的不分區立委,受到制度的影響,提案行為較不積極,但政黨團結程度則較高。
257

從「文學團體」探討《大師與瑪格麗特》中映現的日常生活主題

劉以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試圖從歷史及文化的角度切入,介紹1920-1930年代俄國的文學團體及重要的住房問題。接著以文本分析、傳記分析及歷史文化語境分析布爾加科夫作品《大師與瑪格麗特》中的文學團體「莫文聯」(МАССОЛИТ)及作品中出現的莫斯科住房問題。   論文的第一部分為緒論,分別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途徑與方法、文獻回顧與研究架構及章節說明。第一章「作家與時代」將從歷史角度出發,說明蘇聯1920-193年代的社會文化現實,接著介紹布爾加科夫的創作主題思想並進一步帶出布氏的當代生活,其中包括布氏與統治者的關係及其日常生活問題。第二章「《大師與瑪格麗特》中「文學團體」的形象分析」,以史實及文化語境為背景,探討文本中出現的文學團體現象。並於第三節〈團體與個人衝突的思考──論大師的命運〉中對照主角大師與「莫文聯」,進一步闡述創作個體在時代中所遭遇的悲劇。第三章「映現當代生活──《大師與瑪格麗特》中住房問題的探討」陳述「住房問題」的起因與當時此問題造成的社會現象,以解釋由莫文聯主席之死產生的「住房戰爭」,以及瑪格麗特、大師住家等空間議題所引發的「私領域」問題之思考。最後結論針對前三章所做的陳述與分析作一總結。 關鍵詞:布爾加科夫、文學團體、《大師與瑪格麗特》、住房問題、日常生活
258

考量移動特性於耐延遲網路之團隊省電機制設計 / Energy-aware grouping design by considering moving pattern for delay tolerant networks

劉勇麟, Liu, Yung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傳統的DTN路由協定中,由於網路拓樸的快速變動,為了能將訊息封包傳送到目的地,通常是透過大量的複製,或是透過資訊的過濾與計算,將封包交由適合的節點來協助傳送。 然而在電池電源有限的條件之下,過於冗餘的封包複製傳遞,或CPU運算的大量使用,將使得節點容易因電量耗盡而失去傳遞的功能,不只是造成整體系統的存活時間(System Lifetime)降低,亦非常不利於維持整體網路的傳遞成功率(Delivery Ratio)。 在旅行的過程中,同行的人們通常具有相同的移動軌跡以及最終目的地,因而形成團體行動的模式;針對這樣的特性,我們採用每個團隊只留下一位領隊來統籌探索鄰居及封包傳遞的概念,透過GPS的資訊輔助來設計出組隊省電機制,延長節點存活時間,進而提升系統存活時間,並在運算複雜度較低且封包冗餘複製亦降低的狀況下,仍保有不錯的傳遞成功率以及較低的效能衰減。 / In traditional routing protocols of DTNs, most of them are using redundancy messages and information computing to make a good relay decision. Due to energy limitation, too many redundant message transmissions or high computing will make nodes die off quickly. It will decrease the system lifetime and diminish the delivery ratio of the whole system. When people go on a tour, friends always form a group due that members have a similar moving path and destination.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moving patterns, we design a grouping scheme, namely, Energy-aware Grouping, with the concept that there is only one node awake in a group in charge of contact and message transmissions. With the assistance by GPS, our method has reduced the numbers of redundant message transmissions and information computing.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extend the system lifetime with maintaining still good delivery ratio
259

社會學習取向的團體輔導對中學生的職業自我概念及減少行為困擾產生效應之研究 / Effects of social learning theory group counseling on vocational self-concept and less behavior disturbance among senior school students

梁瑞雯 January 2008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Education
260

我國文化藝術團體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評估

許展維, Hsu, Chan-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以降,文化藝術的價值不再僅如宋代理學家周敦頤所言:「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反之,文化藝術本身除卻原有美感,令人賞心悅目外,倘若以經濟學的角度探勘,則其附加的產業價值更為不遑多讓。近來,各國紛紛竄起的文化創意產業,便足以用來解釋此種文化藝術的附加經濟價值,據此,台灣更不待言,從行政院二00二年的「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即顯而易見。此外,文建會更於二00三年成立創意產業專案中心」,期透過專案管理、專責的精神,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並以踏實的行政執行與方案實施,亦步亦趨建構文化創意產業法治制度及輔導機制,提供完整的系統服務平臺,以求扮演藝術家與企業家互動的媒合角色,期此不僅讓企業家瞭解藝術文化,於此同時也讓藝術者認清何種藝術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能性。職是之故,本論文希冀從我國文化藝術團體之觀點進行檢視並評估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成效並佐以跨部門治理觀點理論,企盼於我國洋洋灑灑之文化政策底下拋引出文化藝術生態未來之生機。此外,本論文之研究發現亦陳述如下: 一、核心價值 對於政策來說,核心價值是否具備即是一項政策是否能夠成功的最大關鍵因素。說穿了,除了制訂政策時妥善規劃、政策形成後的執行與評估等面向,基本上,核心價值對於政策制訂者而言,實遠比任何政策階段更形重要。其中又分為: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定位 (三)、政府制訂文化創意產業的動機 (四)、政府制訂文化創意產業的願景 二、互動模式 誠已悉知,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問題之一即在於探討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中,政府、企業、文化三者的互動模式及各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為何?這樣的互動模式是令人期待的。其中又分為: (一)、政府與文化互動形式。 (二)、政府與文化的互動管道。 (三)、政府與文化的互動障礙。 (四)、文化與企業的互動形式。 (五)、文化與企業的互動管道。 (六)、文化與企業的互動障礙。 (七)、文化與企業之互動收穫。 (八)、政府與企業的互動形式。 (九)、政府與企業的互動管道。 (十)、政府與企業的互動障礙。 三、發展影響 文化創意產業的出現,無非為文化藝術的發展帶來新的思維與方向。誠如多數研究報告所欲瞭解一般,文化創意產業究竟能為文化藝術引領何種未來?又可分為: (一)、對藝文表演者本身。 (二)、對文化教育整體。 (三)、對藝文環境。

Page generated in 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