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6
  • 73
  • 2
  • 1
  • Tagged with
  • 76
  • 76
  • 23
  • 23
  • 19
  • 18
  • 18
  • 17
  • 14
  • 14
  • 14
  • 13
  • 13
  • 12
  • 1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以參數設計降低電源轉換器溫度之研究

林佳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隨著產業全球化競爭磅礡,傳統產業在面臨顧客導向的趨勢下,如何研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與提升產品的品質為其重要課題。 本研究主要以北縣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之電源轉換器(Switch Power Supply)為研究對象。本產品在研發過程中時常發生零件溫度過高,導致無法符合顧客規格需求的情形。經由現況了解、探討影響電源轉換器溫度過高的關鍵因素和實驗數據的收集後,本文分別採用田口方法、灰關聯分析、主成份灰關聯分析、灰決策、多屬性損失函數、有規格界限的多屬性損失函數和倒傳遞類神經網路等七種方法進行分析,以決定出降低電源轉換器溫升之最適零件水準組合及再現性。 經由最適零件水準組合之確認結果得到各零件平均溫升降低約5~10℃且溫升標準差降低約3~6℃,使得各零件溫升符合國家安全規定,而且改善後總不良率與期望損失均降低近三成以上。各種結果皆證實本研究可使產品品質大幅提升,並相信未來在市場佔有率和顧客滿意度上也皆能顯著增加。 關鍵字:參數設計、田口方法、灰關聯分析、灰決策、主成份分析、多屬性損失函數。
22

說故事建立品牌:國家文化、產品品類、品牌屬性之探討

吳宛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良好的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並且會一直地說著自己的故事。過去研究已證實故事能夠使聽者融入其觀點中,加深聽者的記憶,並在聽者心中產生共鳴。不同的故事主體有其不同的管理意涵,而其在品牌管理之意義為何?本研究依據「國家文化」、「產品品類」與「品牌屬性」三層次探討品牌故事在故事主體選擇上之差異。 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法,依據Fortune與Business Week兩個排序之全球百大企業品牌,對其網站「關於我們」(About us)揭露之品牌故事的故事主體進行編碼,並獲得以下結論: 1. 「顧客故事」:能夠觸碰到消費者的情感,增加故事對其相關性與影響力。有形商品會運用顧客故事詮釋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服務與象徵意義,提升企業對商品無形之承諾;形象品品牌會使用顧客故事給予利益關係人一個明確的使用者形象,增加其使用者聯想與訊息記憶,並提升品牌故事可信度。 2. 「創立者故事」:三個層次構面對創立者故事之使用均有影響力,藉由創立者故事之溝通,低語境溝通文化企業表達其自力自強之品牌人格;功能品品牌企業可強調其在同品類產品中之差異化與功能性;有形商品企業可傳遞其承諾並增加知覺品質。 3. 「品牌代言人故事」:員工故事僅在國家文化構面下有影響力,個人主義國家企業會藉之強調個人之知識與技能;透過名人故事,形象品品牌可建立其品牌形象,在利益關係人記憶中形成長期持久之差異化,有形商品提升無形利益與承諾。 4. 「行銷訊息故事」:低語境溝通文化國家企業會藉由品牌象徵故事作為與利益關係人溝通品牌人格與生活型態之信念。此外,行銷訊息故事的廣泛運用反應品牌經理人面臨在品牌管理上的媒體訊息整合之挑戰。
23

產品類型與新奇屬性類型之產品不一致性對產品再認和態度的影響-以消費者創新性為調節變項 / The effects of incongruity of product type and novel attributes type on product recognition and product attitude: Using consumer innovativeness as a moderator

蘇相穎, Su, Cath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市場上新奇的產品層出不窮,廠商想盡辦法要對產品添加新奇的屬性來達到差異化,但是真正能夠藉由添加新奇屬性在市場上找到利基的廠商卻是少之又少。問題是否出在消費者在面對與既有基模不一致的新產品時,無法理解和吸收資訊?上述現象引發了研究者的興趣。本研究藉由操弄不同類型的產品和新奇屬性,觀察其所產生的產品不一致性對於消費者的產品再認和產品態度有何影響;同時也探討消費者本身的人格特質-消費者創新性,會不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態度。 以往研究均認為增加產品不一致性可以提高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回憶和再認,但本研究卻發現,提高產品的不一致性並無法讓人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因此產品不一致性與再認之間的關係可能仍有待後續研究做進一步的釐清。另外,雖然產品類型和新奇屬性類型無法產生交互作用,並藉由提升產品不一致性來影響產品態度,但是「產品類型」在影響產品不一致性且進而提升產品態度上的確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功能性商品」不管是搭配上何種類型的新奇屬性,產品態度都顯著高於「享樂性商品」與新奇屬性的搭配。由此可知,如果廠商想要在市場上推出新奇的產品,選擇功能性的商品來切入可能比較有利,而且在操弄產品不一致性時也必須要格外小心,雖然新奇的屬性可以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但是新奇性同時也會增加產品的不一致性,一旦產品不一致性過高,反而會造成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負面觀感。 / There are numerous novel products in the market; consequently marketers have been fighting their way to achiev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by adding novel attributes to the products, yet it is still rare to see marketers that can actually discover niche by adding novel attributes to products. Does the problem lies in how consumers percept and absorb the information of advertisements? The phenomenon above arouses my curiosity to delve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duct incongruity and consumer evaluations. This study examines what influences product incongruity has on product recognition and product attitude by manipulating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s and novel attribute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nsumers’ personality is also examined to see whether consumer innovativeness have effects on product attitude or not. The past researches tend to believe that raising product incongruity is beneficial to enhancing product recall and product recognition. Howev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raising product incongruity is of no help to leave deep impression in the products. Thus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duct incongruity and product recogni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clarified by future researches. Additionally, although product types and novel attributes do not interact to have effects on product incongruity and further boost product attitude, ‘product type’ indeed plays a crucial role on boosting product incongruity and enhancing product attitude. Not only product type leads to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products, but consumers are apt to give more positive evaluations to utilitarian product than hedonic product, regardless of what novel attributes the products have. In that case, it seems to be more profitable to choose utilitarian products if marketers want to launch novel merchandise.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adding novel attributes leads to positive product attitude, novelty also leads to more product incongruity that may undermine consumers’ attitude toward the product. The result seems to suggest that marketers have to be extraordinarily cautious when manipulating product incongruity.
24

財務比率與股票型基金持股關聯性之實證研究

徐佩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民國86年至90年之54檔投資台灣開放式一般股票型之共同基金為研究對象,探討財務資訊與股票型基金持股間之關聯。主要實證議題包括:(一)在不同的產業之下,共同基金經理人從事持股決策所重視的財務屬性是否有差異及(二)公司之財務表現與共同基金對該公司平均持股比例之關聯性。 本研究分別針對建築、食品、塑化、紡織、電機、資訊電子及服務銷售類等七個產業,首先利用因素分析將16項財務比率萃取出數個具代表性之財務屬性,並加入股票週轉率、淨值市價比、本益比與每股股價等控制變數進行迴歸分析,以探討財務屬性與共同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之關聯性。 實證結果發現,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投資報酬、經營績效、固定資產資金之安全與效率和現金支應能力六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建築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應收帳款週轉率和獲利能力四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食品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四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塑化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和財務結構五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紡織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資金適足率、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和財務結構五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電機產業之財務表現;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三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資訊電子產業之財務表現;而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負債比率和固定資產資金之安全與效率五個財務屬性最能代表服務銷售產業之財務表現。各個產業所萃取出之財務屬性因素不盡相同,顯示彙總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績效的財務屬性確有產業別之差異存在。在所探討的財務屬性構面中,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為各產業共同強調之財務屬性。 就基金經理人所做的持股策略來看,不論針對何種產業,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及獲利能力均是基金經理人最為重視的財務屬性指標。研究結果另外也顯示,除了服務銷售業、食品業與建築業外,其他產業之償債能力屬性表現越好,基金持股比例愈高。塑化業、紡織業、電機業、資訊電子業和服務銷售業之經營能力屬性表現愈好,基金持股比例也相對愈高。至於獲利能力屬性則在紡織業、電機業、資訊電子業和服務銷售業顯著地對基金持股比例有正面的影響。 本研究之發現顯示,不同的產業在不同的經營環境下,反映公司狀況的財務資訊會因產業別而有所不同,即使在相同的財務比率下,彙總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結果之財務因素屬性仍有所差異,並進而影響基金經理人的持股決策,尤其是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更是投資各產業時廣泛參考的基本財務屬性指標。 關鍵字:股票型基金、財務屬性、基金持股比例 / The primary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formation of a firm and its share held by mutual funds, based on 54 mutual funds of general stock investments in Taiwan over the period of 1997 to 2001. Two major research issues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thesis. The study first explores whether the managers of mutual funds emphasize on the same attributes abstracted from financial statements across different industries for their share-holding decisions. The study then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 company and its average invested percentage by mutual fund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rchitecture, foods, plastic, textile, electrical machinery,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as well as service and sales industries. Based on a factor analysis approach, the thesis is able to obtai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dimensions of financial attributes out of 16 financial ratios. Then, the use of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enables the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attributes and average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of the mutual funds across industr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nancial attributes extracted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across industries. It implies that industry differences do exist in financial attributes that summarize the financial conditions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s of companies. Among others, attributes that characterize the performance of liquidity,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of a firm are found important for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across all industries examin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with exceptions in the service and sales, foods, and architecture industries, liquidity has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elation with the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of mutual funds in all industries examined. Operating efficiency has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in the plastic, textile, electrical machinery,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as well as service and sales industries.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profitability and the share-holding percentage in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textile, as well as service and sales industries.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implies that difference in financial conditions of firms may result in difference in financial attributes across industries; even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same financial ratios. Further, the liquidity,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are the most essential indicators shared by mutual funds managers in making investment decisions. Keywords: stock-type mutual fund, financial attribute, share-holding ratio
25

銀行業經理人契約關係之探討

葉思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研究目的希望透過銀行業經理人工作現況與工作條件之經驗,探求經理人的契約關係,及其工作權益保障之討論。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先以文獻探討開展,一方面以實務訪談的方式,觀察銀行經理人具備勞工「從屬性」之有無與程度與銀行經理人實際遭遇到何種工作權益的問題,將實務研究發現加以統整,以銀行業的訪談經驗作為其「從屬性」與「裁量自由」加以分析,希望逐步釐清我國經理人之概念及其契約結構,探求是否有其他勞務性契約之適用可能。 我國經理人契約通說係為委任契約類型,經理人之工作保障不受勞動法令的保障。實務上,勞工轉換為經理人身份時,經民法、公司法法定程序任命,即從勞動契約關係轉換為委任契約關係,在為有法令的保障下,常發生因身份轉換,導致許多勞動權益的喪失,衍生退休年資的消滅、團結權資格的喪失及工作權隨時喪失等問題。 本文從「人格從屬性」相關的四個面向(工作時間、接受指示調派、接受考核及接受懲戒)觀察銀行分行經理及總行部處首長等經理人,採以「上、下位標準認定」方式,再結合其經濟從屬性及事務處理自由程度等具體事項,綜合分析後發現這些公司法經理人不但具一定程度的從屬性,事務處理的自由亦為受限,理當可以視為勞工身份。此外,本文亦發現近年司法機關針對勞工行政主管機關過去所採以經公司法程序之形式認定方式,出現突破性之看法,認為此法定任命程序,僅為進用方式,無法憑單一方式即認定這些經理人之契約關係為委任契約,而排除於勞動法令之適用範圍。 以德國的經驗,發現德國將經理人之概念再細分為獨立經理人與經理人員(Leading Officer),雖然德國法制承認經理人員確實與一般勞工在地位、組織利益關係常有所衝突之處,然仍將其視為「勞工」身份,享有勞動權益的保障,於特別法令上,再與一般勞工有所區分,在企業內部另組利益團體或工會,可與雇主進行協商。反觀我國經理人之範疇含括了獨立經理人與經理人員之概念,而我國大部分經公司法任命之經理人皆與經理人員的性質相符,實有討論納入勞動法令的意義,值得我國法令省思。 結論對於經理人的組織定位、基礎契約關係有更深入探討分析,期待我國有一套客觀地認定勞工身份之方式,並提出我國勞動法應獨立於其他商事法令,針對經理人員等特殊身份的勞動者,重新思考其契約關係,訂定有更為詳細的定義,確保勞工升遷中,仍得維護自身工作權益,使職涯生活能夠多一層保障。
26

消費者對網路商店信任、態度及網路購物意願之研究

陳建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路市場的經濟產值中潛藏巨大商機,且因網路購物市場的進入障礙不高,於是吸引了大批老手新兵加入此一競爭領域。對於網路業者而言,必須了解網路市場中消費者的特性以及其所在意的網路商店屬性。消費者進行網路交易時,因缺乏實體的商品及店鋪,便容易對網路商店信任及負面的態度。因此,要如何藉由主觀的消費者的特性以及客觀的網路商店屬性,以降低消費者主觀的不信任感及負面的態度,進而增進消費者對網路購物之意願,尤其是業者所重視的議題。   本研究基於上述理由,旨在探討根據不同的網路購物者特性與網路商店屬性下,是否新增消費者的網路購物意願?並實證信任、態度與網路購物者特性、商店屬性、購物意願之間的關係,以彌補過去研究之不足。   由實證結果可以發現,整體模型具有相當的適配度,其研究結果如下: ㄧ、對網路商店信任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的有:網路商店屬性(如:網站商譽、網站安全機制、服務品質、產品資訊)與網路購物者特性(從眾行為、追求流行)   二、對網路商店之態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的有:網路購物者特性(如從眾行為、追求流行、線上購物認知價值),網路商店屬性(網站商譽、網站安全機制、服務品質、產品資訊)與其對網路商店之信任;反向影響關係的有:網路購物者特性(如:線上購物認知風險、逛街購物態度)。 三、對網路購物之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的有:網路購物者特性(如:從眾行為、追求流行、線上購物認知價值),網路商店屬性(如:網站商譽、服務品質、產品資訊)與其對網路商店之態度。   由上述結果可得知,網路商店業者應強化本身網站屬性,以及了解消費者內心的想法,以提升消費者對其的信任感與正面態度,這才是影響消費者網路購物意願的關鍵因素。
27

網路拍賣購買方式之影響因素

魏銘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網路拍賣網站的發展,購買方式也逐漸的多樣化,從一開始的拍賣競標,發展到了附有直接購買價的競標,而在台灣,更多的賣家演變成了大型的購物商城,以直接購買價格購買的賣場逐漸的變多。先前對於拍賣網站購買方式的研究,大都著重在探討不同購買機制對於最終購買價格的影響,或者是購買環境與賣家對於買家購買方式的影響,例如賣家評價、商品圖片,近期有些相關研究逐漸開始探討買者自身的心理特徵對於購買方式的影響。本研究建立在先前相關研究之上,以衝動購買傾向、風險承受、享樂主義、競爭心態、價格意識以及購買之商品屬性為主要變數,來探討其對於網路拍賣購買方式之影響,也就是對於買家會選擇以直接購買或者拍賣競標的方式來購買商品的影響。 / 研究結果顯示,衝動性購買與參與競標顯著負相關,風險承擔程度、競爭心態、價格意識與參與競標顯著正相關,商品屬性傾向功能屬性時會傾向以競標方式購買,商品屬性傾向享樂屬性時會傾向以直接購買方式購買,不過主要變數中的享樂主義構面在模型中並不顯著,這與先前的相關研究有不太一樣的結果,可能是由於台灣拍賣網站的買家與美國拍賣網站的買家有些不太相同的特性,大多數參加拍賣的台灣買家的主因都是希望能夠撿便宜而不是為了好玩,可能導致變數不顯著。同時,買家的過去購買經驗,例如過去一年的購物金額、過去主要的購買方式、是否有過競標經驗,以及主要變數間的交互作用加入模型後,可以提升整體的解釋能力,但還是有很大部分無法被解釋,因此除了主要變數外,未來的研究還可以更深入的買家的過去購買經驗、其他心理構面對於購買方式所造成的影響。
28

組織特性與個人屬性對訓練移轉影響之探討--以台北捷運公司為個案分析

陶紀貞, Tao, Chi-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廿一世紀的來臨,各公私組織已將人力視為其重要的資產,不論國家競爭力或企業競爭力的提昇,人力的良窳佔有極重要的角色。「國家競爭優勢」作者波特(Porter)教授的著名菱形理論中,甚至將人力資源列為影響產業競爭優勢的基本因素之一。雖然人力資源十分重要,但組織因身處持續變遷的環境中,若對人力資源不加以培育,其價值可能流失,甚至成為組織的包袱或債務。故Johnston & Packer兩人認為「教育與訓練是保存與增加國家人力資源的主要功能」(1987:116);Thomas Peters建議「工作訓練與持續再訓練,必須提高為企業與國家的最高議題」(1988:322); Porter在其所著「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認為,競爭力強的企業大多擁有完整且比對手更強的員工訓練活動,它們在內部訓練的投資平均甚至高於產業研發(1996:853)。 在學術界,專家學者不斷地呼籲訓練對組織與國家的存續與發展是非常的重要;而在實務界,不論各公私部門組織,對訓練皆已投注相當多的資源,舉例來說在美國整個產業每年花費在訓練發展的成本將近1100億,我國目前雖無詳細的統計金額,但從政府的訓練機構已由民國五十九年的三十所躍升至目前的六十餘所(吳定,民88:33)的蓬勃發展現象,亦可見訓練所受到的重視程度。 訓練的重要雖不容置疑,但訓練的成效如何亦不容忽視,依據Hoffman的報告預估只有訓練費用的10%能在可觀察的工作行為上得到成果(1983:34-39);Baldwin & Ford(1988)研究發現,訓練後不到10%能產生真正的學習成效;Curry(1994)等人評估訓練結果僅有10-13%的學習成效能夠移轉到工作情境上; John Newstrom調查分析後認為在訓練後,有40%可以馬上運用在工作上,25%可以持續應用至六個月,而只有15%在一年之後仍然能運用訓練時所學。由上述論點顯見訓練的投入與訓練產出實不成比例,近幾年來許多專家學者不斷探究造成兩者相差懸殊的原因,紛紛進行訓練成效的評鑑,郤發現「訓練移轉」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實佔有關鍵性的地位。 所謂「訓練移轉」簡單的說是指員工將訓練時所學的新知識與新技能有效地應用在工作行為上。本文擬從組織與個人兩大因素來探究對於訓練移轉的影響如何。而組織因素依據Huczynski & Lewis(1980), Baldwin & Ford(1988), Tracey & Tews(1995), Xiao(1996), Gregoire, Propp & Poertner(1998)等人的說法,可歸類組織文化與氣候、主管的支持、同儕的態度、考績與報酬系統以及工作特徵等五項因素。個人屬性依據Huczynski & Lewis(1980), Noe(1986), Baldwin & Ford(1988), Tracey&Tews(1995), Xiao(1996), Gregoire, Propp & Poertner(1998)的說法,可分為動機與期望、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目標設定等四項因素。最後,以台北捷運公司為本文的個案研究對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四節 研究流程 第五節 訓練移轉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訓練移轉之相關研究 第二節 組織特性對訓練移轉之影響 第三節 個人屬性對訓練移轉之影響 第三章 個案研究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樣本特性 第五節 資料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 調查分析 第一節 因素分析 第二節 信度分析 第三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訓練移轉之關係 第四節 組織特性、個人屬性與訓練移轉之相關分析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發現 第二節 建議
29

知識屬性 網路關係與知識移轉關連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nowledge property /Networking relationship and knowledge transfer

陳世運, Shin Yun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謫要 本研究是以合作網路觀點出發,探討不同的知識流通來源與知識屬性,並透過個案公司的研究與觀察,尋找出不同的網路類型。在不同的網路類型下觀察影響其網路關係的主要因素為何。並研究其知識移轉的介面及知識蓄積的方式。最後,分析知識移轉是否會導致知識創新。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是採個案研究法,共訪問了九家個案公司,經由事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個案公司訪問內容的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的研究發現。 一、知識流通來源與知識屬性不同會影響網路關係 當知識流通來源為產業且移轉的知識屬性是內隱時,公司會以高層的主管、較廣的部門共同參與合作計劃的進行,並且彼此交流的資源種類較多。反之,當知識流通來為學術單位、研究機關且知識是屬於比較外顯性時,合作雙方參與的層級較低、較少部門參與合作計劃的進行,且雙方交流的資源較少。 二、知識流通來源與知識屬性不同會影響知識移轉 許多企業之間的合作,移轉的知識一般都比較內隱,尤其是與上游的設備供應商、技術提供者合作時,由於許多的技術較內隱,故無法單純地以書面文件資料移轉所有的內容,因此,常常需要有人員之間的交流、會議的舉行,以進行對談。當合作的對象為學術單位或研究機關時,由於合作的計劃內容比較偏向於基礎研究,且為技術成熟度較高,所以一般都以書面的文件資料或電子檔案做為移轉的介面。 三、知識移轉與研發投資會導致知識創新 公司除了從外界移轉所需要的技術與知識之外,公司內部還必須要長期不斷地投資在研發上,經由此反覆不斷地循環,才能真正地提升公司的能力,而導致知識的創新。 四、互補性資源是維持網路關係的主要因素 網路關係維持的因素包括了合作時雙方有高層主管參與、較多部門的共同參與、較多資源的交流,其中擁有合作夥伴缺乏的互補性資源是促使雙方形成與維持良好關係的主要因素。 五、網路類型不同會影響參與層級、參與廣度、交流資源豐富度 附載於生產網路的知識網路之參與層級為高、參與廣度為高、交流資源豐富度為多;附載於交易過程的知識網路之參與層級為高、參與廣度為高、交流資源豐富度為多,主要的影響因素為合作計劃的規模較大、且對個案公司的影響層面較大,且轉換成本很高;知識網路之參與層級為低、參與廣度為窄、交流資源豐富度為少,主要的影響因素為合作計劃的規模較小、且對個案公司的影響層面較少,且合作計劃的時間都較短。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9 第一節 研究動機 9 第二節 研究問題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知識管理相關文獻 15 壹、知識屬性 15 貳、知識移轉 17 參、知識流通 25 肆、知識創造 27 第二節 合作網路相關文獻 33 壹、網路定義 33 貳、網路類型 36 參、網路衡量方法 39 肆、網路關係的建立 44 伍、網路關係的維持 46 第三節 創新相關文獻 51 壹、創新定義及類型 51 貳、小結 5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變數定義 56 壹、知識流通來源 56 貳、知識屬性 56 參、網路關係 57 肆、知識移轉 57 伍、企業創新 5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0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 60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1 第四章 個案介紹 63 第一節 旺旺公司 63 壹、公司簡介 63 貳、公司沿革 64 參、公司產品 66 肆、知識移轉 68 伍、網路關係 78 陸、知識屬性 84 柒、企業創新 85 第二節 上上公司 87 壹、公司簡介 87 貳、公司沿革 88 參、公司產品 89 肆、知識移轉 89 伍、網路關係 100 陸、知識屬性 104 柒、企業創新 106 第三節 福福公司 108 壹、公司簡介 108 貳、公司沿革 109 參、公司產品 110 肆、知識移轉 112 伍、網路關係 119 陸、知識屬性 123 柒、知識創造 124 第四節 陽陽公司 127 壹、公司簡介 127 貳、公司沿革 129 參、公司產品 130 肆、知識移轉 132 伍、網路關係 145 陸、知識屬性 148 柒、企業創新 149 第五節 統統公司 151 壹、公司簡介 151 貳、公司沿革 152 參、公司產品 154 肆、知識移轉 155 伍、網路關係 163 陸、知識屬性 166 柒、知識創造 168 第六節 宏宏公司 170 壹、公司介紹 170 貳、公司沿革 171 參、公司產品 173 肆、知識移轉 174 伍、網路關係 182 陸、知識屬性 186 柒、知識創新 187 第七節 達達公司 189 壹、公司簡介 189 貳、公司沿革 190 參、公司產品 192 肆、知識移轉 192 伍、網路關係 199 陸、知識屬性 203 柒、知識創造 204 第八節 積積公司 206 壹、公司介紹 206 貳、公司沿革 207 參、知識移轉 208 肆、網路關係 215 伍、知識屬性 220 陸、知識創造 220 第九節 邦邦公司 223 壹、公司介紹 223 貳、公司沿革 225 參、知識移轉 226 肆、網路關係 233 伍、知識屬性 238 陸、知識創造 239 第五章 個案分析與命題發展 243 第一節 知識流通來源與知識屬性分析 243 第二節 網路關係分析 245 壹、交流資源豐富度分析: 245 貳、參與層級分析 249 參、參與廣度分析 251 肆、網路關係維持分析 253 第三節 知識移轉分析 256 壹、知識移轉介面分析 256 貳、知識蓄積方式分析 259 第四節 網路類型分析 265 第五節 企業創新分析 27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71 第一節 結論 271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274 文獻資料………………………………………………………………………… 277 附錄……………………………………………………………………………… 283 /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wants to discus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flow and knowledge property whether will have influenc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networking and networking type. Furtherore, hoping to analyze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the case study companies. The methodology of the thesis is by case study. There are nine case study companies in this thesis. The case study companies include computer companies 、IC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and IC design house in Taiwan. Through the gathering of local and foreign thesis 、periodicals、magazines、newspapers、books etc.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study to get the important discoveries. There are five important discoveries in the thesis: 一、 The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flow and knowledge property will have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of networking When the knowledge flow is coming from the industry and the knowledge property is tacit , the cooperate company will send high level managers 、wide width of departments to involve the project of strategic alliance and the resources flowing between the companies are richer。 On the contract, when the knowledge flow is coming from the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the knowledge property is explicit ,the cooperate company will not send very high level manages 、and often just one department ,such as R&D department to involve the project of strategic alliance .Besides, there are very few resources flowing between the companies。 二、 The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flow and knowledge property will have influence on knowledge transfer When strategic alliance is industrial companies , the knowledge is more tacit .Especially the equipment and material suppliers、and the suppliers of technique. Because the knowledge is very tacit, it is not easy to transfer all the contents and knowledge by documents.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ommunicate by people face to face 、formal and informal meetings、and other communicating tools ,such as telephone 、e-mail、Veda conference etc.. 。 On the contrary , when the strategic alliance i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es ,the knowledge is more explicit . So it is easier to transfer knowledge by documents. There are two reasons why the knowledge is more explicit; one is because the knowledge from the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focusing on basic research. But these knowledge is not so high end comparing to foreign countries. The other reason is the case study companies are belonging to computer companies 、IC manufacturing companies、and IC design house , so the ability of R&D in their companies are very strong。 三、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outside company and the investment of R&D will lead to the innovation of knowledge If companies want to have knowledge innovation ,it is a good way to get knowledge from outside companies 、universities、and research institutes .But because the environment is very dynamic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vest on R&D for a long time. Through the two ways to improve the R&D abilities will make companies' having leading abilities in the industry forever。 四、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is the main factor to maintain good networking relationship There are many good ways to maintain good networking relationship , such as high level manages and more departments involving the project and provide more different resources to your strategic alliacne's companies. Bu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your own unique and complementary ability. So, if you hope your accompany will have loyal to you ,you must have the ability they don't have ,even other companies don't have in the same industy. That will make them embed to you。 五、 The difference of networking type will have influences on the level of involving managers 、the width of involving departments、and the richness of resources flowing between strategic alliance When the networking type is knowledge network embedded to product network ,the level of involving managers are high、the width of involving departments are wide 、the resources flowing between strategic alliance are rich ;When the networking type is knowledge network embedded to the transaction process ,the level of involving managers are high、the width of involving departments are wide 、the resources flowing between strategic alliance are rich. That is because involving the transaction of buying machine、material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money is very high ; When the networking type is pure knowledge network (with 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es) , the level of involving managers are low、the width of involving departments are narrow 、the resources flowing between strategic alliance are few。
30

議題設定理論第二層次探析-以台北市公娼存廢議題為例

陳芸芸, Tracy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是台灣地區首篇以「議題設定理論第二層次」中的「媒介議題屬性設定效果」為主旨的實證研究。論文以「台北市公娼存廢議題」做為分析個案,目的在於驗證「媒介設定公娼議題的第二層次效果」。研究方法係以報紙內容分析與民意調查兩種方式,檢驗報紙所強調報導的屬性,是否也是民眾腦海中比較凸顯的屬性。研究結果證實了媒介的議題屬性設定效果。其他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對於「台北市公娼存廢議題」的整體報導中,以「掃黃與色情」這項屬性被報導的次數最多,第二名是「照顧弱勢生計」。其他的報導屬性依次是「社會風氣」、「食色性也」、「行政立法」、「工作權」、「兩性平等」、「制度合宜」、「公共衛生」、「都市發展」、「人身安全與住宅安寧」與「其他」。三報之間的報導屬性排名大體上類似。   二、在受訪者對公娼議題屬性的認知方面,以「掃黃與色情」所佔的比例最高,排名第二的是「食色性也」,其他依次是「社會風氣」、「都市發展」、「制度合宜」、「照顧弱勢」、「工作生存權」、「兩性平等」、「行政立法」、「人身安全與住宅安寧」、公共衛生與「其他」。   三、在人口變項方面,報紙對於各次群體在公娼議題屬性的第二層次設定效果上,的確有所差異。整體說來,報紙對於女性、高教育程度、外省籍,以及支持國民黨和新黨的受訪者,有顯著的設定效果。

Page generated in 0.029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