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期貨最適避險策略之研究--國際金融性期貨商品實證分析鄭適薰, ZHENG,SHI-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由於國際經濟體系日趨複雜,持有資產的不確定性因而增加,投資者為了避免因為資
產報酬過大的波動而造成損失,紛紛尋求迴避風險的工具。而期貨由於具備了高度流
動性,融通功能的保證金制度及公正的中介機構等優點,使其產品種類及交易量日益
擴大,提供了金融資產持有者良好的避險管道。
本研究探討金融性期貨商品在各種避險期間長度及不同到期日的期貨契約,降低風險
的程度是否有差異,並就各避險策略理論,比較其績效。
二、研究期間與樣本。
本研究由華爾街日報及偷敦金融時報抄錄由1988年 1月到1990年1 月共108 週,每週
三金融性商品現貨及期貨收盤價格。包括黃金、英鎊、日圓、西德馬克、瑞士法郎及
S & P 500 NYSE股價指數和T-Bill Euro Dollar利率等九種。
三、研究方法。
主要比較以下三種避險策略降低風險的程度,並研究以期貨避險時,是否愈早簽訂契
約或選擇到期日距今較遠的契約愈能降低風險。
1.天真法則 (Naive Approch)
該策略假設任何資產的現貨與期貨價格變動方向一致且幅度相同。於是為了避免資產
因為價格波動造成損失,投資者的避險策略應該是分別持有數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現
貨與期貨部位(position)。如此現貨資產與期貨資產的損益可完全抵消,若不計交易
成本,則造成損失的可能性為零。
2.最小變異數法則 (Minimum Variance Approach)
該法則認為,現貨與期貨價格同方向且等幅度變動的假設並不合理,而將現貨與期貨
所持有的部位視為資產組合 (portfolio),此資產組合價格的變異數視為風險;求出
使該資產組合風險最小的期貨部位。期貨相對現貨的持有比值就是最適避險比率,以
此比率構成資產組合風險最小。
3.風險迴避法則(Risk Aversion Approach)
該法則引用普雷特-亞羅(Pratt-Arrow) 絕對風險迴避的觀念,尋求報酬和風險間的
替代關係,在報酬不為負的要求下,求出使資產組合風險最小的避險比率。此法則由
於衡量的標準更為嚴格,故計算亦較繁複。
|
Page generated in 0.027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