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大陸九零年代工業佈局與其對產業分工的影響

王哲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產業佈局,乃指一國產業在其領土範圍內所作的配置,而產業分工,謂之隱含在佈局背後各地區所具備的專業生產特色,因此佈局為表層,分工為裏層,且「地區」為兩者間分析、比較的基礎。由於產業的種類繁多,國家的領土也往往佔有一定的空間,因此兩者搭配的結果,產生了多種型態的產業佈局,也造成依循不同佈局下的產業分工。 對於一個領土遼闊的大國或是市場機制尚未完全自由運作的發展中國家,由於產業發展的空間寬廣,或是國力有限、急需得到進一步發展,因此必須專注於規劃該國產業的佈局,使其一方面達成區域的均衡發展,一方面達到產能的充份發揮,以提升其國力。而現今的中國大陸正好符合領土遼闊與經濟發展中兩項條件,所以產業佈局與產業分工對其格外重要,如何運用本身與境外、官方與民間的力量完善其產業佈局,強化其產業結構,以進一步提升其經濟成長,為各界所矚目的焦點。 數據資料顯示,九○年代中國大陸除了少數開採自然資源的產業偏向內陸地區外,絕大多數產業皆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且比重超過內陸甚多,特別是和日常生活相關的現代工業產品,近八成由此一地帶產出。但即便是東部沿海地區,區內各省的產出,甚至同一省內各縣市的產出也差異甚大,因此「不均衡」可說是中國大陸現今產業佈局的一大特色,也因此其地區產業分工是在此一前提下開展的。分析結果顯示,儘管東部各地在多項產出領先,但其專業項目集中各項輕工業與加工工業,中部則在農產加工業、採掘工業與原材料工業較具專業水準,而西部地帶儘管各項產出明顯落後,但採掘工業和原材料工業仍是其相對較發達的項目,也構成本地專業生產的重心。由此可知,在產出一面傾向東部的情形下,各地區仍有一定程度的專業發展方向。 造成中國大陸產業如此佈局的內部成因,除了自然因素,如土地、礦藏、能源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受到人文條件,如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的限制。東部各省普遍在多項人文條件上領先中西部地區,廠商在此容易籌集資金、勞動力與技術等生產要素,其產品也容易在此尋獲市場,因而在中國大陸邁向市場經濟後,自然吸引大量企業進駐,造成東部地區多項工業的蓬勃發展,和內陸地區有明顯的差距。此外,由於中國大陸至今產權尚未完全私有化,中共的計畫體制仍具操控產業佈局的力量,特別在一些需要經濟規模且外資參與度不高的產業類別,如石化、鋼鐵、化學工業等。計劃體制介入產業生產的結果,儘管仍是以「效益」為發展的核心,但無疑地將會參雜了「公平」的考量,使內陸地區的佈局比重有所提升。同時,由於中共在各地計劃投入的方向並不完全相同,也因此在調整佈局比重時有助於產業分工的確立,進一步增進區域間的相互依存度。而在中國大陸對外開放後,外人投資與出口貿易成為影響其產業佈局的新因素。受到中共政策與前述人文條件的影響,外人投資與出口貿易九○年代仍多集終於東部沿海一代,且兩者高度相關。外人投資項目多為紡織、食品工業系統與機電類產品,所以也替這些項目的東移提供了新動力,促使其東部的佈局比重進一步提升。 產業如此密集分佈於中國大陸的東部,表此一地帶的效益應高於其他地區,利用財務報表中多種指標對不同地間作比較,可映證此一結果。中西部地區只有在部份指標上領先東部地區,且領先的原因多為受到部份省份極端值的影響,在扣除這些極端值後,地區間的佈局效益排序又多回到東高、中平、西低的情況。不過,就中國大陸整體而言,工業佈局效益仍就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像產業規模的提升與分工的強化,都是急需改進的方向。中國大陸的工業儘管集中東部,但產業規模多屬小型企業,且市場機制的不健全又不利於產業的整合。小型企業雖有低價、產銷靈活等優點,但不利於結構提升與技術進步,且佈點分散的態勢也不於塑造出強而有力的分工格局,有礙於地區間的協調發展,並形成地方保護主義的溫床。 所幸,隨著市場機制的強化,各地區得以藉由價格指標逐步摸索出適宜本身發展的方向,不再盲目追求一些投資週期短、價高利大的加工產品,這反映在各地區都有不同的高增長產業,及地區產業結構的趨異。如此的變動態勢,儘管道下世紀初,中國大陸東部地帶仍是產業分佈的重點,多項產業的比重甚至還會增加,但增長的幅度較現今已有所降低,且隨著各地產業增長方向的不同,將造成產業規模的提升,分工型態的改變與分工程度的增加。為此,未來中國大陸的分工型態將趨向水平分工與垂直分工交相混合,如此將有利原本層級較低的產業分工演進到較高的產品分工、零件分工。各地區在分工的格局上也將由單純的資源型或加工型轉向資源與加工相結合,在加工業極發達的地區,由於對原材料需求量大,會相應的發展滿足本地加工所需原材料工業;而以農礦資源為專業的省區,為了提升其產品的附加價值,會以其產出為基礎,在本地發展適宜的加工業。如此,以價格體系作指標所產生的分工,才是真正有利於全體福利的分工,各地區與產業本身都能從中獲利,並協調彼此間的關係。
2

現今台商赴大陸地區投資比較優勢與遭遇問題之探討-以資訊電子業、銀行業為例

嚴德開, Yen, Te-K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

多國籍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行為之比較研究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vestment Behavior in Mainland China

郭淑瓊, Kuo, Shu-Chi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發展與區域整合的大趨勢下,多國籍企業在世界上的地位是越來越重要,掌握兩岸加入WTO後的大陸外資政策變化、瞭解中國大陸市場開放趨勢、進行臺灣與美日多國籍企業進攻大陸市場策略聯盟評估、以及實證多國籍企業在大陸投資行為所衍生的機會與挑戰等,爰為本文之目的。   本研究從多國籍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的歷史進程與發展、中國大陸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演進、多國籍企業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行為分析與比較及其對中國大陸投資區位選擇之影響因素,通過這些分析得到一些啟示,對於影響未來多國籍企業與臺商中國大陸投資區位選擇之策略運用,及中國大陸在兩岸加入WTO後對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將有更大的借鑑與因應。   以中國大陸近年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不斷改善投資環境,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廣大的勞動力資源與市場的比較優勢,並將利用外資與其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和改造西部大開發結合起來,進一步積極吸引外資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由於中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和決定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中西部地區不具備東部沿海地區優勢,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需要有一些優惠政策,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軟硬體環境,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廣泛宣傳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從而降低外商對中西部地區投資的成本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臺灣優先,全球佈局,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製造中心,我政府應積極從區位優勢上,致力於促進研發以提昇產業競爭力,並鼓勵與歐、美、日策略聯盟,運用臺灣過去累積的優勢,即時掌握臺灣利基,創造永續發展策略與產業出路。   從區位優勢到全球運籌與佈局,臺灣未來走向應由傳統製造中心轉型,重新定位成為多國籍企業創新研發設計中心及企業營運總部基地。政府有關單位當前如能加速整合臺灣的優勢,臺商未來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臺商更應積極掌握與歐美日多國籍企業策略聯盟之契機,確保臺商在大陸投資發展之競爭優勢。   以本文研究顯示,絕大多數臺商到大陸投資之後仍保持與臺灣母公司或其他上下游廠商或企業有緊密之業務聯繫,兩岸產業分工之格局逐漸形成,兩岸產業結合程度也越來越深,顯示臺商投資的企業在大陸經營當地化的趨勢與歐美日等多國籍企業一樣越來越明顯。基於兩岸經濟地位比較利益,唯恐臺灣未來的優勢不再,臺商在大陸所構建的兩岸產業分工策略,實為臺商全球佈局非常重要的一環。臺商在與美日多國籍企業策略聯盟進攻大陸市場時,我國政府在大陸投資政策上亦應有全盤架構,以配合臺商在策略聯盟國際市場競爭之需要。 關鍵詞:中國大陸,多國籍企業,投資行為,兩岸產業分工,策略聯盟,對外直接投資,投資區位選擇,研究與發展 /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position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Behaviors of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The main assumptions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re pursuing the maximization of enterprise's profit.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locational choic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e explor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behavior of investment, location distribu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s regards to the result of this empirical research, the signs of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east, west and the central of the al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compatible to prior expectation. It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east and west region have mo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level than that of the central region. Also, both of the east and west region have better cluster effects than that of the central region.   Since Mainland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manufacturing center of the world, the Taiwan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aiwan’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promote R&D, and global logistics for attracting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their head quarters in Taiwan.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shows that Taiwanese enterprises in mainland China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ir strategies alliances with tho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forces on the global thinking for cutting their competitive edges. Keyword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 Behaviors of Investme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strategies alliances, Mainland China, R&D
4

臺灣海峽兩岸的經貿發展與經濟整合 / The Economic Relation and Economic Intergration Between The Tai- wan Strait

簡宏志, Chien, Hong 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我方政府於1987年開放臺灣地區民眾赴大陸探親,並陸續放寬兩岸經貿交流的限制之後,海峽兩岸之間的經貿關係獲得了空前的突破與進展,不論是間接貿易或間接投資,均呈現大幅的成長。彼此之間的經貿往來已經形成緊密的經濟聯繫。   而在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之際,世界經濟也因「歐洲經濟區」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實現而有朝向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趨勢。面對這股世界經濟朝向區域化、集團化的發展趨勢,以及海峽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的事實,許多學者紛紛主張兩岸應該在現有的經貿交流基礎上,進一步實施經濟整合,希望能將同屬華人社會的台灣、大陸與香港等兩岸三地的經濟力量結合在一起,共同籌組一個屬於兩岸中國人的「大中華經濟圈」,藉以加強彼此間的經濟合作、促進此一地區的進步繁榮。基於以上所述,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海峽兩岸是否有可能在現有的經貿交流基礎上,進一步實施經濟整合,建立一個以兩岸中國人為中心的區域性經濟組織。   本論文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比較研究法以及統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第二章探討海峽兩岸經貿關係之發展現況。第三章探討區域經濟整合之基本理論,包括經濟整合的定義、類型與效果,並以歐洲共同體為例,汲取其發展經驗。第四章則探討有關兩岸經濟整合之構想,分析大中華經濟圈的發展條件及限制並評析其可能產生之經濟效果。第五章探討兩岸經濟整合之展望,並對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努力方向提出建言。   根據本論文的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從地緣、血緣、親緣以及兩岸經濟資源秉賦互補等條件來看,海峽兩岸之間確實具有某些有利於兩岸三地進一步實施經濟整合的條件;但另一方面,兩岸之間也同時存在著(1)政治意識對立;(2)經濟制度迥異與(3)經濟發展程度懸殊等不利於兩岸進一步實施經濟整合的因素,尤其政治上的對立,更是兩岸實施經濟整合的最大障礙。現階段中共當局仍然堅持「一國兩制」的對臺政策,不承認中華民國為其對等之政治實體,致使任何形式之經濟整合均難以在兩岸之間實現。因此,現階段海峽兩岸之間仍未具備實施經濟整合之條件。

Page generated in 0.0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