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清代對蒙古政策之研究

白秀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邊疆是國家領土的一部份,邊疆政策是國家對於邊事措施的大政方針,為國策的一部份。所以,有國家,就有邊疆;有邊疆,就有邊疆政策。牆垣不修,宅第難安,邊政不治,國家自必多事。從我國歷史來看,自三代以來,幾乎沒有一個朝代,不為邊疆問題所困擾,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民族—前有匈奴,後有蒙古。整個國家,為了邊疆打了無數的仗,就是為了這個緣故。 近人論治邊,每多推崇清代,尤其是其對蒙古的政策。外蒙古,在一六八八年,由於哲佛的勸服,正式劃入中國版圖。清初,由於帝基未固,且正大舉用兵,刻意經營南方。因此,對北方的蒙古,乃施以懷柔政策,使其順服,並且成為清廷在北方的屏藩。此一政策的宗旨,雖未經明令頒布;但是,我人從十二朝東華錄、大清十朝聖訓裡,清初諸帝的談話,可以徵之。而以後的種種施設,亦皆以此大方針為本。 這一政策,純就統治的立場,可謂高明之至,使得有清一代,凡二百六十年,蒙境相安無事。但是,對蒙古民族來說,卻造成了「今患其弱」的悲局。對此,我人自不能忽略外來的因素—帝俄的侵略;但是,我人更不能忘卻內在因素—清廷政策所帶來的影響。清廷為抵制帝俄的侵蒙,乃一變昔日作風,而採取積極經營的政策。但不幸的是,清廷在改變其政策時,竟不知以收拾人心為急務,徒知採取種種形式上的改革,以圖維持事實上久已失墜的統治權。以致一個富國安邊為目的的「新政」,卒演成「擾民」「驅民」的苛政了。因此,新政推行得愈積極,蒙古人心愈離式。在另一方面,清廷對宗教政策的改變,抑損喇嘛教,致使哲佛忍無可忍,竟至呼吁蒙古民眾反抗清廷。於是,在外蒙就爆發了反清的運動。外蒙在一六八八年,因哲佛的說服,入中國版圖。二百六十年後,外蒙古在俄國干涉「新政」下,宣佈獨立。哲佛對此運動,不但不予抑止,反成為此運動的領導者,時勢的變易,誠令人不勝今昔之感。清廷因哲佛的內向而得有外蒙,垂二百年數十年之久,但也因哲佛的離心而失去外蒙。其主要的關鍵,固在清廷政策的變易,然由此亦可見,在歷史上,哲佛及喇嘛教對外蒙的影響是何等的深遠。 研究此一史實,常失之有所偏袒,且對於由於若干內在的因素所造成的不幸結果,均諱而不言。因此,著述雖多,但能把雙方的立場都顧到,比較客觀的敘述,並不多見。這種情形,從真正研究歷史的立場言,不能不認為是一種缺憾。為期能作客觀的敘述,筆者力求兼顧多方面的觀點、包容各方面的資料。中國方面,直接利用十二朝東華錄、大清十朝聖訓、政治官報及大清會典等文獻,日本方面則有失野仁一等的著述,英美方面,有拉鐵摩爾、斐立脫斯等書;俄國方面,則全據譯本。蒙古方面,筆者雖會從札奇師習蒙文數年,但此時此地蒙文文獻難尋,致學無以致用。惟筆者在中研院及南洋資料室,尋獲蒙文文獻的中英日文譯本若干,也許可以事來彌補此一缺憾。從這些蒙古方面的資料,我人可以看到蒙古人他們自己的說法,從而,或許會有助於我人對此一史實真相的正確認識。

Page generated in 0.01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