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Feedback-Based QoS Control Framework for UMTS / 適用於UMTS系統之以回饋為基礎的服務品質控制架構楊鎮宇, Yang, Chen-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未來行動通訊網路之傳輸層將以IP技術為主,各種IP多媒體服務的興起將產生複雜的訊務及動態且多樣化的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加上行動通訊網路具高度不穩定的特性,造成即時服務(real-time service)在IP傳輸層上的效能不彰,無法有效保證一定的服務品質。為有效滿足動態且多樣化的服務品質需求,不只需針對平均頻寬、延遲、抖動和封包丟失率作控制,更需即時的服務品質回饋機制以動態與精確的控制服務品質。本論文提出一回饋型服務品質控制架構與方法,將需要服務品質保證之即時服務的效能轉換為使用者滿意度並即時回饋此滿意度,以動態協商資源並調整到所需之服務品質。如此不僅更能真實反應使用者滿意程度,更能有效提升網路資源的使用。我們選擇UMTS系統,乃因該系統是以IP傳輸介面為傳輸層,並亟需服務品質控制的系統。末了,我們以模擬實驗來驗證本論文之回饋型服務品質控制架構的效能。 / IP technology will be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ransmission layer in the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rise of varied IP-based multimedia services will produce complicated traffic and diversified service quality (Quality of Service, QoS) demands. In addition, the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highly error-prone, this will cause real-time services to have poor performance in IP transmission layer, and hard to guarantee services with a certain quality. To meet this, we not only need to control average bandwidth, delay, jitter and packet loss, but also a well-defined prompt feedback mechanism to dynamically and accurately control the service quality. This thesis proposes a feedback-based QoS control framework to convert QoS parameters of real-time services into user's satisfaction and then feedback this satisfaction immediately.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is used to dynamically negotiate demanding resource to guarantee a certain service quality. This framework can not only more closely reflect user's satisfaction, but also enhance the network resource usage more effectively. We choose UMTS as our target system is because its transmission layer is based on IP transmission interface, and it has emergent need to have better QoS control. At the end, we use Network Simulator-2 to verify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more effective.
|
42 |
行動入口應用於主管績效評估之研究-以個案公司平衡計分卡為例朱乙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通訊技術的發達,人們對於行動化資訊的需求可以實現。行動存取(Mobile Access)裝置的普及化,如手機、PDA等,使行動上網更加便利。這也意味主管在進行績效評估時可以達到「隨時隨地」,不受限於所在地沒有資訊設備或有線網路,縮短反應時間,減少空間限制。因此行動入口(Mobile Portal)的發展可以提供主管所需的功能。
就傳統績效評估而言,重點在於財務指標的評估,但是因應企業架構,傳統的評估指標明顯不足,因此才有平衡計分卡的發展,利用四個構面深入企業架構,並且將策略轉化為行動,達成企業遠景。
本研究則為以貨櫃公司的平衡計分卡發展為例,並加上資訊管理中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步驟,研究提供主管作為公司績效評估的行動入口如何規劃,以及行動入口如何幫助主管進行績效評估,以取得個案產業的競爭優勢。
|
43 |
是利器?是枷鎖? --公關人員行動電話使用與影響游敏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數已超越了傳統室內電話(fixed-line)的總數,這項新媒介的普及率不斷竄升,成為人們每日的生活元件,其可攜性和移動性產生了流動空間,超越了物理環境的限制「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聯絡別人,同時也可以隨時隨地被聯絡,當它的普及性從私有化走向機構化之際,雖然可以提升組織的工作品質,但也左右了個人的生活品質。
本研究鎖定企業公關人員為研究對象,試圖探討行動電話在公領域近用之後,對社會人士在工作與生活上的正負面影響。行動電話的媒介豐富度充分符合公關的工作特性所需,可以強化公關的組織功能,因此在這個業務網絡中,它代表的不僅是一個通訊工具,而是重要的溝通管道,而公關人員的使用中更有了創造性的轉化,藉以提升個人的工作資本和生產權力。儘管在工作上具有高度的正面價值,行動電話卻成為行使權力的傳輸載具,箝制了個人生活的主控權,其中因為所處的工作社會環境差異,公關人員承接到的壓力有強弱之分,給予的使用評價好惡各不相同,但整體皆呈現擴大使用的效應,不論公關人員察覺與否,他們普遍受到工具制約的束縛,形同處於全視空間的工作場域,研究發現職場的行動電話近用,因為有更複雜的權力政治介入其中,其使用影響和一般人大不相同。
|
44 |
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之研究曾文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之精神,先蒐集文獻作為知識基礎,再探求台灣大陸教育政策影響因素,並以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重大議題,以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實證方法,瞭解民眾對於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之滿意度,將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相關政策單位作為決策參考。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 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之組織運作:(一)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仍受到「政治考量因素」之限制;(二)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仍受到「政策逾越法令」之限制;(三)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仍受到「民間被動參與」之限制。
二、 影響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因素之分析:(一)影響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主要因素中,政策受到「意識型態」因素影響較高,決策受到「過程與品質」因素影響最低;(二)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之「法令修訂與執行」影響因素中,民眾認為法令所限制的條款比開放的條款多;(三)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受到「意識型態」因素影響很大,民眾認為在意識型態影響項目中,政府思考政策開放腳步,國家安全之考量勝過民眾實際利益;(四)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在「決策過程與品質」影響因素中,政府在規劃或執行大陸教育政策時,無論在效率、計畫目標、項目清晰度等方面仍未獲得民眾普遍之滿意;(五)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在「民眾需求與支持」影響因素中,台灣政府在相關計畫中能按各級學制作有系統之規劃,也能依據民意調查結果詳加規劃,但對於民眾實際需求重視度尚不足;(六)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在「政策理論之應用」方面,民眾認為政府訂定大陸教育政策,應是一種上下互動的民主溝通機制,而且認為政府應根據政策評量結果彈性修正政策內容。
三、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滿意度調查:(一)民眾在本研究四項大陸教育政策中,對於政府辦理兩岸學術教育交流政策滿意度較高,但對於不承認大陸學歷檢覈及採認政策滿意度最低;(二)民眾對於大陸專業人士來台停留時間的限制大都滿意;對於兩岸大學之間合作應開放兩岸互換教授並相互承認學分亦大都滿意;相較之下,對於為顧及國家安全而限制交流科目之政策,滿意度最低;(三)民眾對於在大陸多設台商學校,並補助學費,以照顧台商義務教育階段子女在大陸教育需求所做政策大都滿意;對於在大陸就讀大學之台生,其權益應視同國外一般留學生亦大都滿意;對於台灣學生在大陸求學返國後會降低愛國情操滿意度最低;(四)民眾對於應鼓勵大陸優秀學生來台灣就讀,並給予獎學金大都滿意;不太贊同大陸高科技人士子女來台就讀,應給予加分優待;對於限制大陸學生來台灣就讀將會造成台灣社會問題之政策滿意度最低;(五)民眾對於大陸學歷採認政策滿意度普遍偏低,尤其對台灣不承認大陸高等教育學歷是正確的教育政策問題滿意度最低;對於台灣採認大陸學歷應由大陸官方主動提供學校名單滿意度最高。
本研究建議如下:
一、 對政府行政機關的建議:(一)政府應與民間團體達成上下互動溝通機制,避免過度政治考量,訂定符合民主精神之大陸教育政策;(二)政府應組成跨部會及跨黨派專案會議,深入了解台灣人民在大陸所遭遇教育問題,有效解決民眾困難並滿足其實際教育需求;(三)政府應針對各種大陸教育政策主動舉辦施政成效調查,並依據民意調查資料及結果,訂定符合民意基礎之大陸教育政策。
二、對大陸教育政策的建議:(一)兩岸學術機構締結盟約之內容應提供本身強項學科,並與對方保持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藉由專業交流相互借鏡學習,互蒙其益,達成共同提昇學術水準之雙贏局面;(二)建立學生赴大陸留學審查及獎勵機制,提供獎學金鼓勵就讀限定之學校及科系,凡經甄選赴大陸就學並順利取得學位之台灣學生,不但大陸學歷可專案採認並擇優輔導就業;(三)訂定「大陸學生來台留學甄選辦法」,並提供「台灣獎學金」及其他具體誘因,以吸引及篩選優秀大陸學生來台灣就讀大學以上學校;(四)仿照香港之「學術評審局」由政府輔導及授權成立「大陸學歷認證專業機構」,此機構必須具備學術權威之公證力,專門負責大陸或其他國家之學歷檢覈及採認工作,提供有關求職、註冊或升學之學歷評估專業意見。
|
45 |
顧客資本之衡量與管理-以行動通訊產業為例陳菀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環境快速變遷,產品與服務快速標準化的情況之下,無形資產與知識的創造、累積與利用是未來企業獲利之關鍵成功因素。顧客正是無形資產當中,企業最主要且直接的獲利來源。因此顧客願意且持續購買公司產品或服務,且更進一步建立顧客忠誠度是相當必要;更重要的是,透過與顧客建立良好且長久之關係,且從此關係中得到顧客相關知識與能力,正是組織不可取代的競爭優勢來源。
目前面臨成熟期的行動通訊產業,在門號可攜服務推出後,顧客忠誠度受到重大挑戰。顧客是行動通訊產業最為重要的營收來源,約有百分之八十之營收皆來自於顧客帳單的支付,因此顧客經營管理是目前各家業者重視之焦點。
本研究以行動通訊產業中四家領導廠商的高階主管作為研究對象。同時採用質化個案研究以及量化的層級分析,透過高階主管深度訪談,了解行動通訊各家業者目前顧客資本實行概況。此外,透過量化的層級分析法探討行動通訊產業顧客資本構面之相對權重,並進行跨廠商之相對權重比較。
研究結果歸納可為五大研究發現及七項命題。研究發現顯示行動通訊廠商對於顧客資本概念不甚清晰,但是實務面已具有執行顧客資本之內涵;此外,行動通訊廠商對於顧客區隔之方式皆以顧客型態作為主體,但輔以顧客貢獻作為顧客分群之考量;而行動通訊廠商衡量顧客資本之指標,首重顧客平均貢獻額;行動通訊廠商獲取新顧客之方式,主要透過分析顧客行為作為策略規劃之依據;行動通訊廠商保留既有顧客之方式,主要採取忠誠度費率優惠方案。
七項命題為行動通訊產業首重顧客回應;廠商對於顧客資本之概念與實際運作仍有一大差距;廠商會應用顧客知識作為策略規劃之依據;顧客關係價值為行動通訊廠商之行銷助力;廠商進入市場時間會影響其重視顧客資本構面,相較之下後進入廠商較為重視通路配合;廠商之策略會影響其重視之顧客資本構面;廠商之規模會影響其重視之顧客資本構面,相較之下規模小者較為重視通路回應面,規模大者較不重視。
|
46 |
集體行動與政治企業家互惠之研究 --以汐止夢想社區夢想嘉年華為例湯佳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大部分的社區活動,多是由非營利組織主導,再加上居民的參與而成,其形成的力量往往是由下而上的發起,其涵蓋地理範疇通常是當地的村里或縣市;汐止夢想社區藝術季時間長達兩三個月,藝術家從世界各地匯集於此,藉由年度間的小型藝術活動,醞釀夢想嘉年華遊街的力量。其涵蓋範疇也從原本的單一社區擴展到汐止全市,之後台北市內湖地區的加入,延展成愛好藝術的朋友遠從高雄、彰化等地來參加,2007年更在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社區居民們也由幫忙推遊街花車的配角,一躍而成站在花車上表演的主角。是什麼誘因能使夢想社區的居民願意熱情參與,無條件提供國外藝術家的寄宿?是什麼因素能讓此遊街活動逐漸打響國際名號?夢想嘉年華活動對建商和社區住戶存在什麼互惠的關係?而建商透過營利組織的功能,能對社區產生什麼關鍵性的影響?本研究除了將從集體行動的邏輯提出解釋外,並從政治企業家的角度剖析建商的領袖角色,希望此案例分析將有助於社區活動等政策提供建議。
|
47 |
兩岸公司治理與財務危機關聯性之研究 /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Distres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蔡瀞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應當為誰所有?又應該為誰而治?巨型企業之存亡不僅僅關乎股東之利益,員工失業、上下游產業訂單減少、債權人呆帳無法收回等等,影響擴及整個社會經濟,使得各國學者無不致力於發展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中國大陸政府於2001年開始,將公司治理列為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之重要改革方向,然而實施多年來,卻始終因國有股一股獨大、一股獨尊而流於「徒有其形而無其神」之弊。本研究將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加入股東行動主義變數,探討中國大陸企業發生財務危機之原因。
本文以被特殊處理及企業信用風險評等較差之上市公司分別作為中國大陸及臺灣模型建構之依變數,探討流通股比率、董監持股比率、獨立董事規模、董監事及高階經理人報酬、年度股東大會出席人數、年度股東大會出席股份率,作為分析中國大陸公司治理特性與企業失敗之關聯性研究;此外監察人內部化、董監持股比率、董監持股質押比率、獨立董事規模、董監事報酬及總經理與財務主管異動次數,則作為研究臺灣公司治理特性與企業財務危機之關係性分析。
本研究發現,配對樣本之下,中國大陸公司治理變數之董監及高階管理人員酬勞佔稅前淨利、獨立董事規模、流通股比率、年度股東大會出席人數、股東大會出席比率,與企業失敗呈顯著負向關係;臺灣公司治理變數之董監持股比率、董監酬勞佔公司稅前淨利,與企業失敗呈顯著負向關係,董監事持股質押比率與公司財務危機呈顯著正相關。另外,非配對樣本之迴歸結果與配樣樣本差異不大,於中國大陸模型中,非配對樣本顯示,企業失敗與董監及高階管理人員酬勞佔稅無顯著關聯,然而與董監持股比率呈顯著負相關;於臺灣模型中,非配對樣本顯示,董監事酬勞佔稅前淨利比率與企業失敗無顯著關聯,然而財務主管之異動次數與企業失敗卻呈一般顯著之正相關,較配對樣本之顯著水準為高。
關鍵字:公司治理、財務危機、股東行動主義
|
48 |
工會集體行動策略分析-以中華電信工會為例劉政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觀察過去的工會發展史,從一黨專政把持的政黨工會,至經濟發展時期的政經結合穩定勞資關係,工會只是國家宰制的外圍團體,直至解嚴及政治民主運動興起,勞工意識獲得啟蒙,帶起一波工潮,工會自主性才逐漸展開。中華電信工會成立自今已逾50年之久,不僅見證台灣工會的發展,更親身經歷其中,最終擺脫官方的掌控,其在行動力與組織規模方面皆極具工會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首在透過中華電信工會豐富的工會行動經驗,來檢證台灣工會對於集體行動理論的適用性,並探討工會運用解決困境的途徑。又由於個人或組織行動成功與否,在行動過程中策略的運用佔有決定性的影響,是以本研究另個重點在於分析中華電信工會的行動策略,探討策略執行的效果與影響,希冀對工會後續行動能有所助益。
本研究發現,中華電信工會的成員參與工會行動的動機乃是出於理性自利的選擇邏輯,工會的集體行動並受團體大小、成本效益關係、選擇性誘因及政治企業家型工會領袖等變項所影響,而超理性動機與公共財的供應等變項卻不足以解釋工會成員參與集體行動的動機。至乎工會面臨動員的困境,可藉由提供選擇性誘因、提升勞動意識及增加會員認同等途徑來解決,其中又以提升勞動意識及增加會員認同為治本之法。
工會策略的採取,目的是為了吸引潛在成員的目光,激起他們參與工會行動的意願,在政策遊說方面,如何取得關鍵少數支持及連結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為政策遊說的核心所在;媒體及議題操作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示威遊行就策略應用的廣度與即時性,與議題操作與媒體曝光率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罷工讓會員負擔成本過高,若能備而不用,利用發起罷工的動作壓迫資方妥協取得訴求或重回談判桌,或許才是良方;工會組織串聯方面,國內聯合有助於集體行動的成功,惟跨國聯結則著眼於長期勞動意識的提升。工會集體行動的策略運用,絕非採單向策略而是多管齊下、交互並使的,例如工會在示威遊行時,就會配合議題的操作並訴諸媒體,形成社會輿論,再透過其他利益團體的聲援壯大聲勢,形具最大的壓力,達到最佳的威嚇效果。
|
49 |
颱風土石流受災地區行動弱勢族群疏散避難行為模式之研究-以水里、尖石地區為例黃冠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近年來發生許多土石流災害,導致許多傷亡與損失,而行政單位在救災時,往往忽略土石流潛勢溪流地區民眾的避難決策需求,尤其行動弱勢族群。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的方式,針對新竹縣尖石鄉、南投縣水里鄉的一般家戶行動弱勢者,調查實際土石流災害下行動弱勢族群之災害認知與疏散避難行為特性再與無土石流災害下之預期認知及國外研究案例進行分析比較。土石流消息來源方面,實際避難時除了最為信賴「行政單位的廣播宣導」之外,對於網際網路消息有增加信賴的趨勢;土石流認知方面,實際避難行為較預期認知認同「土石流防災宣導與避難演練對您很有幫助」之認知;避難考量因素方面,實際避難行為則明顯比預期認知較為重視「過去的受災經驗」此項因子,因此災害之預期認知與實際行為兩者並非全然相同。
應用二元羅吉斯特迴歸方法,建立行動弱勢族群「是否採取避難」、「是否需要協助」、「避難過程所需時間」之三種避難疏散行為模式,解釋災害認知、外在環境與災民本身特質等避難因素間之關係。模式發現有接獲避難訊息、所得較高、有危機意識與土石流防救災知識的行動弱勢族群,進行疏散避難的比例較高;也發現行動弱勢族群最需要交通工具與輔助設備的協助;此外行動弱勢族群傾向選擇熟悉的路線,而造成整體避難過程較為耗時。最後依據前述對行動弱勢族群之疏散避難需求與行為特性之掌握,本研究對相關公部門提出行動弱勢族群防救災對策之建議。 / / For realizing the evacuation behavior of disabilities in debris flow disaster, the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the disable groups to understand their disaster perception and actual evacuation behavior. Two debris flow vulnerable township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Shuili Township in Nantou County and Jianshi Township in Hsinchu County. Therefore, their decision and perceived attributes in Debris Flow were clarified, in addition to examine if evacuation expectation corresponds to actual behavior.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evacuation expectations shows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e actual behavior on the source of debris flow warning, the debris flow awareness, the consideration of evacuation factors, and the choices of evacuation sites. So evacuation expectation isn’t totally correspond to actual behavior. Research result by evacuation behavior models, disable groups that are “alert”, “have safety knowledge”, “higher income”, are outstanding factors ,it is relatively high to evacuate the proportion of taking refuge. On the other hand, models find disable groups need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o help most. In conclusion, before drafting emergency planning,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more the disable group’s expectations and actual evacuation behavior than the request of the situation to ensure the planning is good to work.
|
50 |
理解魔咒與恐懼下的自我:一位幼師探尋「愛」的行動研究蘇淑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幼兒教師而言,「愛」是什麼?是一種讚美?還是一種框限?只能有一種樣態?還是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是自然生成的能力?還是需要辯證與學習的?
本研究採用行動科學的觀點,藉由在書寫中對話提問與反映回觀的過程,檢視研究者在身為一位幼兒教師的角色上對於「愛」的使用理論,釐清其中隱含的認知,爾後透過「權威」概念的釐清來解構與轉移既有視框,進而建立新的行動使用理論,統整原本具衝突性的幼兒教師角色知覺,並獲得自我在幼師角色上的專業認同。
|
Page generat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