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台灣對美國貿易依存關係之研究歐永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屬於海島型經濟,自然資源缺乏,對外貿易之依存程度隨經濟發展而愈來愈大,尤其對美日兩國之貿易依存更為嚴重,作者有鑑於此,故以臺灣對美國貿易之依存關係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資料顯示,一九七四年臺灣對美國進出口貿易值佔其貿易總值之比重達百分之三十以上,此偏高之依存,政府當局雖有所注意,但始終未訂出有系統之具體調整方法,本文特就此作一較有系統之研究,期能提出若干具體性之建議,以供當局作為擬訂各種政策之參考。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分析臺灣對美國貿易之發展趨勢。根據研究結果,臺灣對美國出口之年平均成長率約42.31%,各類商品之出口貢獻率,工業產品之貢獻率最大。在進口方面,臺灣自美國進口之年平均成長率均為42.96%,各類商品之進口貢獻率中,以資本財之貢獻率為首。
第三章討論臺灣對美國貿易之依存關係。計分三部份:第一部份討論臺灣區內各產業自美國進口之依存,我們發現民國六十三年各產業之進口依存度均較民國六十年為高,且在各種不同產業中,自美國進口之直間接依存度最高者為麵粉業、食用植物油及其副產業。第二部份討論臺灣對美國出口向後聯鎖效果所創造之產值和附加價值,民國六十三年實際創造之產值佔國內總產值之比重,及附加價值佔國內生產毛額之比重均較民國六十年為高,此說明臺灣對美國出口愈來愈多及對臺灣經濟發展之貢獻亦愈來愈大。第三部份分析臺灣區內各種不同產業對美國出口所創造之產值和附加價值,我們發現所創造之產值和附加價值最多之產業有人造纖維紡織品業、人造纖維業、電訊機具業及合板業等。
第四章就臺灣對美國貿易依存度之變動原因,加以探討,分析臺灣對美國貿易依存度之變動因素,主要是決定於結構依賴性之變動與相對競爭性之變動。
第五章結論,綜述本研究的主要發現,並提出一些具體性之建議。
|
12 |
香港地位問題研究范鞏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於香港九龍問題的文章近年來常散見於各種報章,雜誌及期刊中,然迄無一專就「香港地位問題」做一完整介紹之研究,是以激起筆者對該問題之興趣。
本文寫作期間,所遭遇之最大困難厥為章節之取捨,由於本文所筆涉之範圍太過廣泛,筆者勢無法針對每一細節作詳細的介紹,只能就與「香港地位問題」之過去與現在最重要的部份予以重點式的研究。
本文共分七章,茲將各章概括簡介如下:
第一章:「一八四二年以前之香港」,係介紹未創與英國之前香港的景況,藉以瞭解香港地名之由來,前代產物及其地理位置。
第二章:「香港割讓沿革」,說明香港本島及九龍司一區割與英國,九龍半島租借與英國的經過。
第三章:「英割香港之動機研究」,探討英割香港究係基於何種動機,並以種種之事例證明。
第四章:「英國在香港的經營」,說明英國自一八四二年取得香港後至一八八二年,諸任總督經營香港之經過。
第五章:「中共對香港的關係及其打算」,本章已進入現代香港部份。在年代方面本章自一九四九年中共竊踞大陸起,此實與第四章在年代方面有脫節之嫌,然筆者因在國際關係研究所匪情資料室偶,得閱讀中共資料之便利,不忍捨棄,又限於篇幅時間,只得對於一九四九前中英香港交涉部份簡單的說明,而以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共與香港的關係為研究重點。
第六章:「香港的法律地位及其未來前途」,研究香港在法律觀點上的地位,並以之分析香港的未來命運。
第七章結論。以英國,中華民國,香港居民及中共對香港的態度說明香港微妙的地位,而以香港對我國反共復國之重要性做為本文之結束。
本文在寫作期間,承蒙梁師嘉彬指導,改正錯誤觀念,提供寶貴意見使本文得以如期完成,謹在此對吾師致謝。梁師曾一再刪削原稿□□□□□□□□□□,承蒙梁師嘉樹指導,改正錯誤觀念,提供寶貴意見使本文得以如期完成,謹在此對吾師致謝。梁師曾一再刪削原稿,叮囑筆者文字切不可貧多務得,議論切不可有違國策。本文如仍有任何錯誤發生,其責任應全部是筆者的。
筆者才疏學淺,綆短汲長,漏誤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師長,專家,學者不吝指正為禱。
|
13 |
早期華人移民美國與中美護僑交涉廖修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人談起中美關係,開口就是「中美傳統友誼」,閉口就是「中美傳統友誼」。難道中美關係真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麼親密,那麼友善?兩國政府是否從未有過爭執磨擦,兩國人民是否一直敦睦相處?
由於國際關係的錯綜複雜,要求世界上任何二個國家完全沒有利害衝突,要求二國人民的感情完全沒有隔閡芥蒂,非旦事實上絕無可能,甚至還等於是凝人說夢!
因此,就絕對來講,中美關係並非一直完美無暇,二國人民感情亦非經常融洽無間。這在美國參加光緒二十六年之八國聯軍,及中國在光緒卅一年發動全面抵制美貨運動,可得明證。但是,就相對來講,中美關係,比之中英關係,比之中法關係,比之中俄關係,比之中日關係,比之中西關係,比之中葡關係,比之中荷關係…………,實堪稱為最親密,最友善而不為過。這是不待提出美國之主張「門戶開放,維護中國領土完整與主權獨立」及退還庚子賠款以助中國興辦教育之事實,即能為各方所贊同的說法。
在目前,研究中關係的人很多,但純就中美關係中不愉快的一段,提出研究的則很少。本文所討論的一段,即關於「華人移民美國」的問題,實在是中美關系史上一段最令人感到沮喪與遺憾的一段,尤其對中國人民而言,更是傷及中國民族自尊心與情感的一段。
筆者不避忌諱的研究這個題目,並非要跟美國算舊帳,而是以一個研究中美關係學生身份,持著冷靜,客觀的態度,就中美關係中曾經發生過的事實,做最真實,最負責的探討,絕不以感情用事,做虛誇的渲染。希望一點研究的心得,能夠做為今後中美二國擬定外交大計的政治家們的參考,並做今後二個人民交往接觸的借鏡。
本文以「早期華人移民美國與中美護僑交涉」為題。所謂「早期」,乃指中國人民開始移民美國為起點,一直到美國制定一套完整的排華律為止。時間大約是在一八二○年到一八九四年之間。至於「華人」一詞,則不僅包括當時為數最多的「華工」,同時更包括華工以外的商人與學生;不僅包括具有中國國籍的華人,更包括具有他國國驕的華人。而所謂「護僑交涉」乃是以美國先有排濟,迫害華人之事實為前提,然後才有中國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抗議與交涉,這是在對本題進入實質討論之先,所應先予以澄清的幾個概念。
本文共分為四章十七節,另加一個結論。第一章先就早期華人移民美國的經過、背景、方式及情形,做歷史性的敘述與分析。第二章將華人在美國所受的待遇,分為美國人民的排華暴行,及美國官方的排華苛律,就其中較為重要,具有討論價值者,一一加以敘述。第三章則就中美二國政府,關於華人在美受到的待遇問題之所做的交涉,擇其重要者,加以討論。第四章則將美國排華的原因,清庭所持的對策,二國交涉的技巧及所牽涉的幾個國際法問題,予以分析與探討。最後,律者才做結語。
至於資料來源,因為到目前為止,對這個問題做深入探討而已出版的論著不多,筆者乃側重於原始資料的尋找,然後再參考關於美國外交政策,美國移民政策,中國外交史及華僑史方面的書籍,以為輔助。關於原資料方面,律者在寫作本篇論文時,有關閏國的,是以美國國務院所發表的Pas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n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為主要根據,有關中國的,則以籌辦夷務始末及清季外交史料為主要根據。當律者在搜集資料時,發現美國國會發表之United States House Reports; United States Senate Documents; United States Congressional Records,美國最高法院及各級地方法院之判決文中,亦蘊藏有相當g豐富的資料。惟這些文件與檔案,目前無法在台灣獲得。這使筆者在下筆寫作論文之初,曾經惶恐了一陣子,深怕未能將之全部涉獵之前,遂做魯莽的判斷,有違論文寫作的精確原則。但待筆者將在台灣所能獲得的資料,細加研讀之後,發覺已經足為本論文寫作之參考時,筆者才敢開始提出粗淺的心得。何況,本論文還只是碩士論文的寫作,限於時間與學力,筆者僅能根據「利用周圍的資料,以正確的研究方法,做出大膽的嘗試」的原則,來完成這篇碩士論文。
本論文之寫作,先後承蒙李師其泰及張師乃維之悉心指導,至為感激。尤其每當筆者碰到關鍵問題無法解決,向兩師請益時,皆能獲得啟發性的提示,使筆者有頓然大悟的感覺,而能繼續論文的寫作。當然,本文是筆者自己研究的心得,僅能代表筆者自己的看法。若有任何不是之處,自應由筆者自行負責。
|
14 |
杜魯門時代之美國對華政策李光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5 |
青年期社會關係之發展及其輔導楊守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6 |
個股的動態價量關係 - 以台灣股票市場為例李苓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We utilize the model of Llorente, Michaely, Saar and Wang (2002) to exam the dynamic volume-return relation of individual stocks in Taiwan stock market. In the LMSW (2002) model, investors trade to share risk and speculate on private information, and the show that hedging trades generate negatively autocorrelation returns, whereas speculative trades generate positively autocorrelation returns. We use daily volume and return data of stocks listed on TSEC to test the prediction of the model. Our results,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LMSW (2002), show the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ume and return autocorrelation is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When we use some difference proxie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to test, the dynamic volume-return relation in Taiwan still consists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LMSW (2002).
|
17 |
企業網路關係管理之探討--以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 A Research In The Management Of Corporation Network Relationship王柏智, Wang, Po-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不斷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探究背後原因,發現「網路關係」可能在其中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
為了瞭解「網路關係」在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的策略型態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企業又是如何將之落實到管理層面來執行?本研究試圖探究幾個問題:
1. 網路關係的發展過程為何?各階段是否有不同的考量重點?對實際管理作法又有什麼影響?
2. 正式關係(法律、契約)與非正式關係(人際關係)在企業的網路關係管理中各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企業又該如何運用?
3. 組織內各職級人員在網路關係管理上各扮演何種角色?企業又該如何將之落實在內部管理機制上?
4. 網路關係管理對企業經營有何策略上涵意?
本研究以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度訪談及次級資料的佐證,整理出以下結論:
1. 網路關係發展過程中,各階段有不同管理重點。
2. 透過正式與非正式關係的互動,可以加強雙方網路關係。
3. 各職級人員的分工,有助於網路關係的發展。
最後,本研究針對產業界提出三個策略議題供作參考:
1. 各種型態的網路關係,都可能創造利益。
2. 利用非正式關係創造利益,並避免非正式關係所帶來的問題。
3. 運用組織間各職級人員多重連結關係,向網路關係成員爭取資源。 / This research try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network relationship" inmobile computer industry of Taiwan.I choose two mobile computer manufacturersas the case compony and find some issues.
1.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network relationship, there are different key points of management in each stage.
2.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formal relationship and informal relationship, the network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rporation will be better.
3.The corporation of staff in different level will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relationship.
Finally, we have three suggestions.
1.Every kind of relationship will create benefit.
2.Using informal relationship to create benefit and avoiding the problems of informal relationship.
3.Using the multi-linkaged relationship of staff in each level between two corporations to get resource from network relationship partner.
|
18 |
中華民國外交拓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 The impact of the diplomatic expantion of R.O.C. on the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張斯綱, Chang, Sze-K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第一章是緒論,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方法及論文架構。
第二章是回顧冷戰時期的中華民國以及中共在外交戰場上的競逐、對外政
策取向及兩岸關係,雖然當時兩岸是處於不相往來的情況,但是外交上的
競爭也頗為激烈,而且每當中共有外交收穫時便會趁機會向台灣提出和談
條件。第三章主要是敘述兩岸開放後中華民國的外交及大陸政策及其成果
,以及中共「一國兩制」的對台政策內涵。第四章是藉由中華民國參與聯
合國行動為例,檢視中共的反應以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第五章則是以李
登輝總統訪問美國來做例子,比較外交政策中兩種不同的政策產出來檢視
中共的反應,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第六章則是總結本文的論點,歸納
中共對中華民國務實外交的認知,以及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平衡中華民國
的外交及大陸政策,最後將預估未來兩岸關係可能的發展。
|
19 |
冷戰後中共與日本的安全關係 / Sino-Japanese security relations in post cold war林風佑, Lin, Feng-Yow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動機:中國是一個分裂中的國家,與日本之間亦有歷史的宿怨,且中共與日本二者水都是冷戰後東亞地區的兩個崛起中的強國,對我國及東亞的安全與穩定,將有深刻的影響,值得吾人深入研究。研究目的:本論文的目的在分析冷戰後影響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國際與國內因素;釐清中共與日本雙邊安全關係的發展;並儘可能評估冷戰後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發展,對我國及東亞地區安全與穩定的影響。二、研究途徑與研究架構:研究途徑:本文採用「理性研究途徑」,即假設一政治體系中所有的政治角色或其特定階級,在從事重大的政治行為時,是依據理性的思考與判斷做正確的設計及強化其目標成就。應用理性途徑能對重大的政治現象,提供令人可以接受的解釋。研究架構:本文採用系統理論的分析模式為主,參考郝思迪及金淳基等人研究國際政治時所使用的分析架構。三、研究範圍:時間範圍:自冷戰結束(一九八九年底)至一九九七年三月止。四、研究限制:筆者不擅日文,是本文最大的缺憾。
第二章 冷戰時期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回顧
一、中共建政後至與日本建交前:此一時期的中(共)日安全關係受美蘇在東亞的權力競逐所制約。但中共與日本之間的經貿需求卻使兩國的安全關係得以改善。此一時期,美日安保條約的簽訂,對中共與日本之間的關係造成嚴重的傷害,但是受到美蘇戰略關係的轉變,促使中(共)日關係的正常化。二、中共與日本建交後至冷戰結束:中共與日本和約的簽對兩國的戰略安全關係有大幅度的提升,中共得以日本做為與美國戰略合作的橋樑。釣魚台的爭議雖然在中共刻意擱置下未構成兩國安全關係的重大影響,但是仍未日後兩國的關係埋下伏筆。至國日本的軍國主義的復甦、修改教科書引發中共的抗議及六四事件的爆發,都為兩國的友好關係增添變數。
第三章 冷戰後東亞地區的國際關係
一、冷戰後東亞國際關係的特質:在結構層次上,多極化的趨勢、經濟與科技重要性日益升高及影響結構穩定的變數持續發展是主要的特質。在單元層次上,美蘇東亞戰略的轉變及調整對東亞地區產生很重要影響。二、對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影響:結構多極化使中共與日本有意在冷戰後於東亞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兩強崛起的過程中,可能造成若干利益上的衝突。經濟科技重要性的提升,使經濟科技大國的日本更有利於成為區域的大國。至於東亞地區不穩定的因素,對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影響更形重大。美蘇東亞戰略的轉變,使中共與日本對彼此之間的權力競逐更為重視。
第四章 冷戰後影響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國內因素
一、日本的政治大國的理想:冷戰後日本對於其「經濟大國,政治侏儒」的國際地位感到不平,想利用其經濟實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並希望
藉著派遣自衛隊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使日本能在經濟以外的領域對國際社會有所貢獻,並爭取更高的國際地位。然而中共對日本的政治大國理想感到不安,深恐日本會藉此機會再度走上軍事大國的舊路。二、中共與日本的經貿關係:日本對中共的經貿援助對中共與日本的安全關係有很大的助益,日本藉由經援中共,使中共不致於因經濟困頓而走上對外侵犯的道路,而日本更可以佔有中國大陸的廣大市場。三、中共與日本之間的歷史爭議:中共對於日本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責任問題毫不放鬆,且對於日本國內一再發生否認侵略責任的言行,中共一再加以譴責,認為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復甦。四、意識型態對兩國安全關係的影響:中共近年來大力鼓吹民族主義的重要性,甚至於用以「抗日」,做為與日本發生爭論時,團結國內力量的利器,若中共一再以此作為對外關係的工具,在有意的挑撥下,可能成為影響兩國安全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五章 冷戰後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發展
一、中共國防現代化對兩國安全關係的影響:本節從探討中共國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策略、成果及日本的反應來分析冷戰後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發展。二、日本增強軍備對兩國安全關係的影響:本節從冷戰後日本增強軍備的原因、背景、戰略、成果及限制來分析日本增強軍備對中共的影響,此外,中共如何看待日本增強軍備,亦是本節的分析重點。三、釣魚台主權爭議對兩國安全關係的影響:本節分析中共與日本在釣魚台爭議中的立場、策略及爭議的發展與兩國可能採取的策略,對冷戰後兩國在安全關係上的發展。
第六章 冷戰後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的發展對東亞安全的影響
一、東亞國家的軍備擴張:受到中共與日本增強軍備的影響,東亞國家都有若干程度的軍備擴張,對東亞安全造成若干程度的影響。二、區域安全機制的興起:除了擴充軍備之外,東亞國家還謀求以建構區域安全機制,並使中共與日本都能加入此一機制,受此機制的制約,使兩國增強軍備不致對其他國家造太大的影響。
第七章 結論
中共與日本之間基於彼此合作互利的認知下,短時間內不致發生重大的衝突。但在兩者間因存在著許多的爭議,未來的發展值得吾人謹慎注意。
|
20 |
兩岸產業互補關係之研究--以電腦週邊產業為例姜述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Page generated in 0.03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