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
桃園縣不同規模國民中學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李汝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閱覽有關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文獻,並擬定研究架構。進而,以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主任、兼任組長、教師為取樣對象、實施調查,並訪談校長、主任、兼任及專任組長、教師等10人。根據資料分析結果與討論,提出結論及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學校行政領導、學校教職員工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不同規模國民中學在整體內部公共關係和各層面,皆屬於「中」到「中上」程度的表現,在五個層面中學校成員知覺以「訊息傳達程度」為最佳。訪談結果顯示,受訪學校成員皆認為學校應安排多元性質的各項聯誼活動,以利增進同仁間之情誼。在調查研究與訪談中發現,學校成員對於學校事務的參與態度,是屬於積極的;但是能參加的機會卻偏少,許多的決策是由少數人所決定,學校成員會因不瞭解與認知不足而排斥,造成政策或計畫之執行與推動上遭遇困難,學校行政單位應重視此一現象與問題。
二、不同規模國民中學學校效能就整體學校效能和各層面而言,均達「中上」程度,在六層面中以「師生的互動關係」最佳、其他依序為「成員在職進修」、「行政溝通與協調」、「成員的工作滿意」,而「學校氣氛與文化」「學生學習與行為的表現」表現較差。小型學校較其他規模學校對學校成員經常談論調校或離職它就的事感受強烈,小型學校多位於桃園縣偏遠之山區或海邊,交通不便,學生學習意願低,教師在小型學校取得任教資歷後,每年5、6月及忙於學校調動與介聘。中型學校則因班級數適中,學生人數較大型與特大型學校少,學校成員對師生之間之相處感受到融洽
特大型學校各項會議其會議功能不彰。除此之外在受訪者之訪談中亦表示,學校會議多數為代表制,常無法代表多數成員的意見,學校成員無法直接參與意見,會後之決議常與多數成員之意見與想法不符合。
三、不同「人口變項」的學校成員,在不同規模國民中學內部公共關係量表與學校效能量表的得分與差異各有不同,以職務、年資與年齡較顯著。在整體及各層面的表現,均屬「中上」程度的得分表現。
四、不同規模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整體學校效能及各層面具有高度密切的正相關。整體學校內部公共關係之各層面對學校效能各層面之相關影響顯著,不因學校規模不同而有所不同。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表現程度愈高,學校的效能也愈佳。研究結果顯示:小型、中型學校之內部公共關係表現優於大型、特大型學校。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幾點建議:
一、因應學生人數逐年遞減,教育當局整併學校時,應整體考量學校之規模以利學校內部公共關係之推展,創造溫馨、和諧之學習環境。
二、為營造溫馨校園增進同仁間之情誼,應將學校內部公共關係之具體活動與工作列入校務評鑑項目中,如此方能落實促進內部公共關係之活動確實執行。
三、應編列預算計畫性之辦理有關公共關係知能研習,以幫助同仁在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之增進。
四、建立師徒制;資深年長之教學優良教師,協助帶領新進教師認識教學場域之相關事宜,幫助新進、資淺教師熟悉教學相關事務,增進同仁情誼。
五、攸關學校成員之學校政策或措施,應架設意見溝通平台,充分溝通、彼此瞭解,透過民主方式決議,公告週知後方能執行,以避免校內衝突之發生。
關鍵字:學校內部公共關係、學校效能
|
92 |
臺灣金融控股公司客戶關係管理行動方案的成功關鍵 / Critical Successful Factors of CRM Initiative Fo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Taiwan賈景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金融控股公司客戶關係管理行動方案的成功關鍵 / Across the global business community today,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doing CRM right" is not a mantra to be taken lightly. When achieved, CRM done right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and transform a company, helping enable it to grow more profitably by serving its customers more intelligently. At its best and fullest, CRM does more than just automate a call center or improve a sales report; for those companies up to the challenge of "doing CRM right," it can transform them – culturally, structurally, and strategically.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answers focus o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Taiwan by leveraging IBM Global CRM study result:
• What is driving CRM success, and how are they different than the 20 to 30 percent having some success, and the remaining 55 to 65 percent that are truly struggling?
• How can this success be replicated to improve CRM performance in other companies so that CRM yields its full potential?
Based o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n Taiwan survey, these study results focus on how to make that happen, strategically and pragmatically. To succeed and realize full value from CRM, there must be a resounding focus on culture, manifested through the CRM approach steps of 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 change, CRM strategy, stakeholder assessment and governance, while balancing capabilities and risks to enact the right plans and actions at the right time, given the impact of influencers such a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regulatory issues, size and scope of project and company starting point.
|
93 |
臺灣海峽貿易建制持續與變遷之分析 / Explaining the Change and Continuity of Taiwan`s Cross-Strait Trade Regimes 1987 - 2006沈思華, Saarva,Silv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is paper analyzes Taiwan’s cross-Strait trade regimes from 1987 to 2006. The situation across Taiwan Strait has changed remarkably since 1987 when the Kuomingtang government lifted martial law and allowed Taiwanese people to enter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y now it is estimated that Taiwanese businessmen have invested more than US$ 100 billion in mainland China. China has become Taiwan’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notwithstanding the government’s restrictions.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changed since 1987, too. There are many players that participate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in Taipei.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factors that have lead to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lains why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official policies and real volume in terms of investment and trade. These factors include different players of the game (e.g. leadership, political parties, organizations, and businessmen) as well as broader trends (i.e. democrat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vertical disintegration.)
Key words: Cross-Strait relations, Taiwanese investment and trading.
|
94 |
企業政商關係對股價之影響 / The Impact of Business-Government Relations on Stock Prices胡漢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資源基礎說的觀點,政商關係可視為個人網絡能力之一,不僅有助於資訊、資源取得,降低經營的不確定性,有時更能為企業創造市場優勢,為企業帶來龐大利益。若從制度理論觀之,政商關係可視為企業對政治正當性的追求以回應外在制度環境的壓力。而企業影響政府的方式多樣,其中以個人服務(出任政府官員、雇用退休官員)一類最能為企業創造排他性利益。
本研究以1996年至2004年間,新聞媒體報導所報導之卸任政務官以及企業主擔任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的企業為樣本,經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資料篩選後共66筆。透過「事件研究法」來探討政商關係事件的宣告是否使股票市場產生異常報酬。更進一步瞭解此類重大消息的宣告,首次與重覆宣告是否在影響效果上有所不同。經由實證分析得到下列結論:
一、象徵企業建立政商關係的事件宣告會使公司股票股價產生異常報酬。
二、政入商、商入政樣本均會使公司股價產生異常報酬,但在股價反映上有所不同,政入商樣本對投資人而言是個好消息,商入政樣本則出現負向的異常報酬。
三、首次與非首次宣告在股價反映上有顯著差異,首次宣告樣本累計異常報酬(SCAR)明顯走跌,非首次宣告的SCAR則在事件日後明顯攀升。
本研究以不同於過去研究的樣本類型重新探討個人服務類的企業政治策略對公司股價之影響。結果顯示此類事件對股價確有影響,建議企業應強調聘用政府官員的專業背景與個人操守,以強化民眾對企業專業經營、重視企業道德之認知。
|
95 |
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王培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現況、各背景變項在愛情態度及依附關係的差異情形、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的相關情形以及依附關係對不同愛情態度之預測情形。
為達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九十六學年度公立國中二年級學生為受試樣本,總共562人,有效樣本為524人,可用率為93.23 %。本研究工具為「愛情態度量表」、「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研究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研究主要發現,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ㄧ、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主要偏向「友伴之愛」;桃園縣國中生的依附關係主要偏向「同儕依附」。
二、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會因背景不同而有差異。
三、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間有顯著相關。
四、桃園縣國中生的依附關係對不同的愛情態度具有預測效果。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數項建議以供家長、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做參考,以期有助於大眾對國中生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的了解。
|
96 |
台商與大陸地方政府之政商關係分析 / A study of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s: The Case of Taiwanese Investors and China's Local Government.舒翠玲, Shu,Tsui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涉及地方政府與當地台商政企關係的文獻,有的強調其正面「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有的則凸顯出其負面「尋租活動」的傾向,究竟何者為是,學者莫衷一是;大陸台商與地方政府的私人性政商關係真能讓台商在企業投資上無往不利嗎?中國大陸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尋租行為有時難以避免,台商擅長運用私人性連結方式來處理複雜性的制度問題,政商關係建構模式與政商關係之間的影響為何?「台商被動經營」的政商關係型態與「台商主動經營」的政商關係型態,究竟是促進國家的政治發展?還是造成國家的政治腐敗?本研究將透過實地的田野調查,檢證上述的研究假說。
|
97 |
臺北市里幹事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林清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時代的脈動,人民對政府服務的品質要求愈來愈高,政府施政在講求為民服務、顧客至上、績效第一的觀念下,使得現今公務服務已成為高壓力與高溝通需求的工作。區公所之里幹事是市府為民服務的前哨尖兵,平日深入鄰里,協助政府政令及活動的宣導、執行與傳遞;另一方面,也肩負著反映民意、探求民瘼的重任。他在職場上所面臨的人際關係不單是主管與同儕,更重要的是地方里鄰自治幹部及為數眾多的里民,其所表現之情緒控管與人際關係之優劣,不僅直接反映個人的身心狀況、生活品質及工作績效,更影響民眾對政府的觀感及區政工作能否順利推動。因此,做為一位稱職的里幹事必須具備的核心職能乃為「有效的情緒管理」與「良好的人際關係」。
本研究以臺北市政府所屬12個區公所全體里幹事為對象,利用SPSS for Winters 12.0版本,進行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與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而分析比較受訪者所填答之資料。
研究發現,臺北市里幹事「情緒掌控」能力最佳,「情緒知覺」能力較弱;而婚姻狀態、年齡、服務年資、職等、曾服務里數等個人屬性因素皆會影響其情緒管理能力;至於性別、學歷、服務戶數多寡則不影響其情緒控管能力。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臺北市里幹事在人際關係的表現上以和諧度的表現優於親密度,且未婚者、高學歷者人際關係表現較差。
同時研究結果亦顯示臺北市里幹事的情緒管理能力確實會影響人際關係的表現,兩者呈現正向關係。因此建議行政機關應定期舉辦有關提升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的相關研習課程、鼓勵里幹事在職進修提升自我學習力、或提供多元休閒與運動的場所,以協助里幹事使其提高情緒管理能力。同時里幹事自身亦應在工作之餘加入成長性或公益性社團,增進與他人相處的能力,並培養善於溝通、適切協調的能力以增進社會支持度,方能有效拓展職場與里鄰人際關係,俾便順利推動里政業務。
|
98 |
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黃復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在2005年3月14日舉行之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此一涉及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法律,並經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並立即予以實施。中共「反分裂國家法」開言即清楚闡明,其為將對臺政策付諸法律化,綜觀該法全文亦處處充滿政治語言。果如此,吾人只需以過去反對中共「不放棄武力犯臺」的聲明中加以文鬥即可。換言之,國人應從政治層面來解讀該法,所謂「政治解讀」包括檢視其內容是否具有政策之一貫性、是否以政治語言為主、是否有法律以外政治操作、重視中共領導人的相關發言等角度加以解讀,才能真正把握其對臺政策的重要精神,從而提出妥善的對策。因此,對中共而言,「反分裂國家法」是對臺政策法律化,一方面彰顯出胡錦濤所提「依法治國」的精神,另一方面則將中共有關對臺事務各機構的權責以法律律定之,也有「依法行政」的意涵。
據此,本論文以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兩岸關係發展影響為研究主軸,著重中華民國在民進黨政府執政,以及中共在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上臺後,雙方對兩岸策略路線脈絡及作為之差異,並導致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原由、進程及意涵,以及該法制定後對兩岸政經軍心各方面之影響。最後針對中共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前後所對臺所施行之心理、輿論及法律「三戰」策略及政治、軍事、經濟等相關政策及作為進行總結及政策建議,俾做為未來進行有關兩岸議題時能重新檢視或引用之論點。
|
99 |
中印關係中的地緣政治因素研究張文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印兩國均位處亞洲,同屬四大文明古國,有著長遠的交往歷史;在18、19世紀均曾因西方帝國主義侵略,而成為殖民或半殖民國家。因此,中、印兩國人民在文化歷史及國家民族意識上,有著相同的認知背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印度為最早宣布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1954年6月,中國總理周恩來應邀訪問印度,6月28日中、印發表聯合聲明,共同倡導將「和平共處五原則」作為指導國際關係的準則,使得中印關係在1950年代中期以前,享有一段發展的蜜月期。然而,由於歷史遺留下的邊界問題,及傳統地緣戰略思維的衝突,導致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爆發,整個冷戰期間,中、印各自拉攏地緣政治助手,形成相互對峙局面。
冷戰結束後,國際政治格局,呈現的是美國一超下的多極(uni-multipolar)局面。中國在對外政策上,除了重視與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穩定關係外,也注重協調與俄羅斯、歐洲大國、日本、印度及其他地區大國的關係。同此時間,印度政府亦多方發展與大國的關係,力爭在世界多極化的過程中,使印度從「次重量級」上升為「重量級」,以便有朝一日能躋身「多極」的行列。在雙方領導人均有改善彼此關係意願的基礎上,中、印就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根本因素-邊界問題,進行多次對話協商。兩國領導人經由多次的互訪,於2005年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國2007年的貿易額已達到387億美元,以單一國家而言,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
近年中、印的經濟崛起,許多學者從戰略或經濟的觀點,對中印關係未來發展提出看法,其中有持中印對手論者,認為中、印將因為戰略上的競爭而無可避免成為對手;亦有持中印合作論者,認為中、印在經濟利益的趨使下,將成為合作夥伴。事實上,認為中、印未來無論是戰略的競爭對手,抑或是經濟的合作夥件,其中都不免涉及地緣政治因素。近年,許多學者及兩國領導階層,分析中、印兩國在國家發展上,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認為兩國的交往及未來的發展,將是有合作更有競爭,也就是中印競合論的觀點。惟由於兩國同樣面對嚴峻的能源安全情勢,未來中、印雙方在戰略資源方面的競合,究竟是競爭大於合作,還是合作大於競爭,將是影響中印關係未來發展的關鍵變數。
|
100 |
戰國時代秦國的對外關係張欣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戰國時期秦國的對外關係,可見於戰爭、朝見、聯姻、會盟等。其中最為頻繁的當屬戰爭。秦國在對外戰爭中,由最初的被動攻擊,轉而為主動進攻,最後成為七國間最有實力達成統一者。本文旨在討論秦國勝出六國的關鍵原因。
本文由內政、對外關係兩方面進行探討。秦簡公以來的改革、秦孝公商鞅變法後沿襲的制度,為秦國內政奠下穩定的基礎。此外,秦孝公開啟了任用外來賢能客卿的大門,以及秦國徹底實施的將相分離,也使秦國在政治上較其他國家更為開放、進步。最特別的是,秦國能善用「相」的對外交涉功能,對他國的政治進行影響,從而取得有利於本國的利益與優勢。
對外關係方面,在戰國中期以後的史料記載中,秦是很少打敗仗的。在公孫鞅變法後,單一國家對秦國的勝利戰爭只有兩次,一次在西元前320年秦攻齊、敗於匡章的那一役;另一次,是西元前269年,秦敗給趙奢的閼與之役。後來即使秦國有敗績,實則十之八九都是敗在東方各國的聯合進攻下。另外,在文獻記載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國朝見秦君的紀錄。從戰爭、朝見等紀錄中,彷彿早就可以看出秦勝出六國的實力。
秦國於內政改革與對外攻略上,皆採取積極的態度,不論是在國勢衰弱抑或是強盛之時,其一貫的作法即是不間斷地對外發展,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秦由邊陲的弱勢國家,逐步擁有勝出六國的軍事實力之原因。
|
Page generated in 0.0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