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以事件相關電位探討中文語音辨識中的字形一致性效應 /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studies for the Orthographic Consistency effects on Chinese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本研究以事件相關電位方法,探討中文字在進行聽覺詞彙辨識的作業中,分別受字形表徵的同音字密度多寡、以及字音-字形對應一致性的影響。首先 進行中文字的字音-字形一致性語料庫的建立,量化中文字的音形對應一致性程度。透過明確的定義並操弄中文字的音形對應一致性,以及中文字同音 字密度的特性,探討在進行中文字聽覺詞彙辨識歷程中,字形表徵屬性如何對語音辨識作業產生影響的認知歷程。實驗分為三種情境(1)同音密度低 (low HD)、(2)同音密度高/音形對應一致性高(high HD/high P-O)、 (3)同音密度高/音形對應一致性低(high HD/low P-O)。前兩項的比較為高同音字密度下的音形對應一致性效果,而後兩項的比較則為在高音形對應一致性下的同音字密度的效果。實驗一採語意判斷作業,研究結果顯示,在高同音字密度時,高音形對應一致性的字引發較大的 N400;而在高音形對應一致性時,同音字密度效果在 LPC 得到顯著的差異。反應中文字在聽 覺詞彙判斷作業上,字形可自動被激活,進而影響語音的辨識。實驗二採押 韻判斷作業,研究結果同樣發現高音形對應一致字引發較大的 N400,實但同音字密度效果性效果在判斷押韻作業上並未達顯著效果。另外,在高音形對應一致性情形下所得到的押韻效果最大,尤以同音字密度高且音形對應一致性高的情況下,押韻效果出現的時間較早。本研究結果支持雙向交互激發模型(BIAM)的假設:中文口語詞彙辨識的歷程中,也會自動激發字形訊息,而語音、字形、語意之間的對應一致性越好,口語詞彙辨識及其整體處理的效能也越高。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8752023
Creators陳薇帆, Chen, Wei Fa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