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0年代起,國外就分別以經濟層面、城市意像與地區再發展觀點、及觀光面向等三個角度探討產業觀光各項課題。國內學者則多集中於一級產業與地方產業活化這兩大領域,近期才有針對製造產業觀光化之相關文獻研究,但多以觀光工廠為焦點,亦或放於閒置工業遺跡空間與文藝結合,對於複合性與整體性的「面」向發展型態研究仍屬貧乏。基此,本研究將從整體面向探討產業觀光,藉由文獻回顧與專家學者問卷調查方式,建構可行性評估模式,茲以整體發展戰略佈局,事先就基本面進行整體性評量,藉以降低資源浪費。
綜此,本研究發現產業觀光發展型態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為原有經濟生產性活動仍持續進行,朝垂直性或水平性的多元化經營,達到產業轉型或升級目標。另一則為原有經濟活動由於整體環境變遷而消失,然該地區具有地方歷史記憶,特有地區文化與地方性,基於該地特殊意義而保留或改善原有涵構,運用再生手法導入三級觀光服務性產業,以另一型態重新發展,復甦地區,活化資產。
而在評量閒置工業區導入產業觀光上,「產業資源」、「發展機制與管理」、「工業區立地條件」與「環境層面」是主要四大評估面向,會對其發展產生影響,其中又以「產業資源」層面影響性最大。產業資源中的特色性、主題性與體驗性係產業觀光主要核心價值所在,也是產業觀光與其它自然賞景或人文古蹟等休閒遊憩資源最大差異與競爭力。而發展機制與管理層面則以發展推動策略、組織結構與人力創造力為主,其中在人力創造力條件將對產業觀光發展有直接性影響。立地條件中土地利用情形、交通可及性與軟體資源情況為主要評量項別,尤其係在軟體配套設施,再發展並非單僅藉由環境改造或是硬體補強,其最終目的在於促進產業轉型發展,因此軟體設施提供如資訊充分流通與公開或廠商意願認同度等都會對產業觀光發展有所助益。環境層面則是資源整合與整體性、環境接納性與環境安全性三項評估別。
後運用個案模擬操作可行性,依據立意選樣以彰濱工業區、竹山工業區與光華光業區為研究個案,經模擬操作証實該模式可操作性與可用性,並從評估分析結果,發現閒置工業區導入產業觀光,無論是保存與再利用還是土地轉型再利用,並沒有一定的形式和內容。所謂最佳的方案,也端賴其本身資源與在地社會條件的支撐,再利用的土地使用需與其發生背景相互融合,並與當地都市、文化與自然產生連結性,才具發展可行性相吻合。而閒置工業區發展產業觀光亦端視其整體環境條件配合性,僅有產業資源特性,或優良立地條件,亦或組織層面強力推展,在發展觀光化上仍欠缺高度可行性,如本研究個案的彰濱工業區與光華工業區即是如此。
由於一地區工業常為地方重要經濟支柱或來源,支撐地方經濟命脈與生活,因此「工業區再發展」不再是單純的經濟產業議題,而是牽涉到全面性,如本研究個案中竹山工業區即為此代表,藉由與地方連結發展觀光產業。因此,工業區再生對地方而言不僅是經濟或是地區成長與否課題,而是創造地方生存機會與條件。基此,公部門推動的手法因此也必須要有新的模式,推動方式必須具備高度的整合機制、彈性機動界面,和前瞻與有效的策略。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02570121 |
Creators | 陳雅君, Chen,Ya-chun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