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偏遠地區民眾之醫療照顧政策成效分析 / The analysis of health care policy in remote areas

為使全體國民享有基本的健康權利,健保涵蓋範圍乃極力擴張。從民國84年健保開辦至今,全國的納保率已達99%;透過醫療照護政策及原委會的補助,山地離島地區的民眾更已全數納保。然而,過去許多偏遠地區的民眾空有保險,卻無處看病。為求改善,健保局陸續實施偏遠地區的醫療照護政策以增加醫療供給、滿足弱勢群眾之需求。其中自民國91年起實施的『西醫基層總額支付制度基層醫師至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服務獎勵試辦計畫』,係針對基層醫療資源缺乏的次偏遠地區,提供至當地開設診所之醫師診察費用加成的經濟誘因,以期提升當地的醫療供給。本文以差異中之差異分析法,估計該政策實施前後兩年,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各項指標變動情況。根據結果,對供給者而言,政策實施後的診療次數及申報金額皆較過去下降,顯示經濟誘因不夠充分,難以彌補醫生至偏遠地區開業的損失;而對於需求者,就診次數顯著提升、就診的申報金額及部分負擔金額均顯著下降,則顯示計畫實施地區民眾的醫療可近性提昇,同時可能帶來衛生保健的改善及醫療支出的下降,有正向幫助。此外,本研究認為對衛生所的投入亦相當重要。一來衛生所的分布均勻,提供一定的可近性;二來衛生所醫師看診並非以營利為考量,不易受經濟因素干擾。假若相關單位能對衛生所有較多投入,必能得到穩定的回報。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255016
Creators陳宗梧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