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無風險利率平價說之檢定--台灣的實證研究

我國自1979年2月1日成立外匯市場,實施浮動匯率制度,1987年7月15日解除大部份外匯管制,1989年4月3日進一步廢止中心匯率制度,實施外匯交易自由化,1991年11月央行公佈重開遠匯市場的遠期外匯買賣辦法,遠期外匯市場再度放,及近來致力發展台灣成為區域金融中心,陸績採行多項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的措施,使得國際間的資本移動愈趨活絡,卻也增加了匯率波動的風險(exchange rate risk),因此有必要在遠期外匯市場上操作以規避匯率波動的風險。
Frenkel(1992)曾提出無風險利率平價均衡(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簡稱CIP)可以反應國際間資本移動性的大小。鑑於國內過去文獻研究的樣本期間並未涵蓋晚近解除外匯管制措施後的時期,而這些管制的解除會促進國際間的資本移動,影響CIP的檢定結果,因此有必要對無風險利率平價說再做探討,以了解金融環境的日趨開放、資本移動限制放寬對無風險利率平價的影響。
由於台灣資金的匯進與匯出主要是以美元做為媒介通貨(vehicle currency),此外由於美國本身對國際資本移動的限制很少,不同期間CIP檢定的差異較能反應台灣資本管制程度的變動,因此選擇以美國和台灣的匯率及利率資料來檢定CIP。遠期外匯市場在1989年4月至1991年10月關閉,沒有遠期匯率的掛牌交易資料,故本文實證分析將期間分成兩段,分別估計,並檢視政策開放措施對無風險利率平價的影響。
另外為改進過去文獻在計量方法上的缺失,本文以單根檢定和共整合分析的概念從事CIP實証檢定分析。我們的實證結果發現第一段期間並不接受弱式及強式的無風險利率平價,第二段期間弱式及強式的無風險利率平價在5%的顯著水準值下則被接受,而觀察台灣的資本管制措施發現,在第一段期間管制較為嚴格,第二段期間則較為寬鬆。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483
Creators林意萍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