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高科技公司產品經理制度研究--以資訊產業為例

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外有關新產品發展的論著,甚少以產品的執行者–「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PM)」的角度來探討。本研究認為,如果新產品開發的策略很重要,那執行的實務至少也和策略一樣重要,因此「產品經理」的研究,除了可補充新產品發展在知識體系上的完整,對高科技公司在新產品開發的管理機制,更有實務上的參考價值。本研究採個案分析方式,對台灣資訊產業(六家硬體╱四家軟體、六家本地╱四家外商),實際上如何運用「產品經理」做一實務性、深入的探討,並藉以了解不同的企業經營型態及不同的產品特性與產品經理的運作關聯性。主要結論如下﹕
1.本研究依產品經理制度(結構面)與新產品開發與管理活動(程序面),將資訊產業產品經理分成產品╱開發導向的「企劃型」產品經理、任務╱開發導向的「技術型」產品經理、任務╱管理導向的「組裝型」產品經理、產品╱管理導向的「市場型」產品經理,並依實務觀察,將企劃型與市場型結合為「總經理型」產品經理,技術型與組裝型結合成「專案管理型」產品經理等六種產品經理類型。
2.產品導向型產品經理的公司,會將產品經理設置在行銷導向的產品部門。產品生命週期與上市時間(Time to Market)短的產品,上市時間的爭取是產品經理績效評估的重點。產品導向型產品經理重視的是行銷(產品企劃、銷售企劃)能力,任務導向型重視的是產品(技術開發、製程量產)知識。任一種類型的產品經理,至少要歷練(學經歷)企劃、研發、生產、業務四大專業領域中的二項,才能勝任產品經理職務。產品經理要是一位很好的電腦強力使用者(Power User)。
3.企業處於草創期或規模小時多由創業者╱經營者直接扮演產品經理的角色。資訊產業設置產品經理機制,更強調企業內有專人專責整合所有工作流程,並能有效地運用企業內部資源,以爭取經營績效並保持組織的靈活度與彈性。在台灣外商公司多為區域銷售組織的型態營運(飛利浦除外),涵蓋的產品價值鏈主要為推廣銷售,以運用「市場型」產品經理為主。
4.資訊硬體產品經理主要是負責擴展產品線深度、改良產品與降低產品成本等,並以運用「企劃型」產品經理為主﹔軟體產品經理主要是為產品重新定位,以運用「市場型」產品經理為主。硬體產品上市時問短,可將研發、工程、量產間的測試與試產階段合併。產銷自有品牌(OBM)產品為主的公司,產品經理制度的重要性比較明顯,愈需要建立完整的產品經理運作機制。ODM/OEM產品適用「任務導向」之產品經理﹔ODM產品更適用「技術型」。資訊硬體系統與電腦週邊產品已成為電子工業中的消費性包裝產品,具有許多消費性產品的產銷特性,未來可參考消費性產品經理的發展歷程,以得到更多管理機制上的啟示。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345
Creators梅國卿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