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國大陸農村勞動力的城鎮就業之研究

眾所週知,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人口、糧食、就業與通貨一直是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其中,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充分開發利用人力資源,不僅是社會經濟的需要,也是勞動力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中國大陸是一個農業大國,12億多人口中有3/4在農村,所以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社會的穩定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中共在現代化過程中要完成從二元經濟向一元現代經濟的轉變。在廣大的農村,是屬於勞動力資源相對於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大大過剩的情況,龐大的人口基數使農村勞動力供給的增長一直快於農村經濟發展的勞動力的需求。
1978年以前,在傳統計劃體制下,政府一方面通過嚴格的戶籍制度和其他配套性措施把農村勞動力限制在土地上,另一方面通過實施以集體化經營和平均工資為特徵的人民共社制度,以維護低效率的就業均衡。經濟改革以來,中共當局放棄了傳統的「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而農村勞動力也突破了傳統體制的束縛,使得農業生產力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增長迅速,農村地區出現了相對過剩的勞動力。
但80年代中國大陸農村勞動力的跨地區流動並不活耀,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主要以發展鄉鎮企業為主的農村內部就地轉移的方式。進入90年代之後,轉移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眾多的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固然與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收入差距擴大。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發展,國有企業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入城市就業越來越艱難。
農民佔中國大陸總人口的3/4。農民問題不僅僅是農民的問題,而是國家根本的問題。所以,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問題是國家一定要解決的一個難題。對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問題,主要的論點為加快工業化的發展進程、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提高、積極培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轉換就業制度與戶籍制度。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8260022
Creators盧承完, Ro ,Seung-Wa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