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老年人勞動參與狀態之研究

對已開發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而言,人口高齡化是一個全球的趨勢。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可以說是現代國家的成就,代表著生活福祉與醫療科技的進步;但相對而言,在老人人口比例增加的情形之下,老人的經濟安全便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

  本文針對五十三歲以上之中老年人進行分析,主要是要看會影響中老人年勞動參與狀態轉變的因素有那些,也就是說想知道中老年人的個人特性、同住子女的就業情形、各種經濟上的來源及工作特性對各種勞動參與狀態的影響為何。

  在文章中我們使用國民健康局所提供的「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問題長期追蹤調查系列研究」的資料,取其1999年所完成的53歲以上樣本,並且透過二元及多項Logistic的計量方法進行估計,看中老年人在工作有無狀態上、全職或部分時間性工作上、及八十五年與目前工作有無狀態轉變上的決策行為是如何決定的。而本文章同時也把五十三歲以上國民的樣本按年齡別與性別分成五十三歲到六十歲、六十一到六十五歲、六十歲以後、以及男性與女性樣本,藉此看看各變數對中老年人勞動參與的決策是否會隨著年齡層與性別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而從實證的結果可以發現,在工作有無的決策行為上,年齡越大、教育程度越高、同住子女中工作人數越多、有與孫子女同住以及有租金、利息或股票、房地產交易所得、有子女或其他親戚的收入、有年金、養老金、退休金、撫卹金或保險金收入。個人為有工作的機率會較低。而在全職與部分時間工作上可以發現個人在這個工作結束後若是可以領退職金,則為部分時間的工作狀態的機率會較低,這個影響幾乎在全部樣本與各年齡層及性別上是顯著的。除了在六十六歲以後這個年齡層是不顯著的。

  老人經濟安全一直是老人問題中最重要的課題,而老人的工作所得及子女的扶養通常是決定老人是否要改變勞動參與狀態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希望能夠找出中影響老年人勞動參與狀態改變的因素。看是那一種特性的老人會是屬於有工作狀態,那一種特性的老人會是屬於做部分時間性的工作,及以那一種老人會是屬於無工作狀態,藉此來方便政府在制定老人的社會福利或社會救助的政策時可再更多方面的考慮資源上應如何做更有效率的分配,以針對真正須要幫助的弱勢老人給予適當的補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255005
Creators陳永遠, Chen , Yung Yua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