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北市議會常設委員會之研究

美國丹彿市以九位議員,在議會中組成一九個委員會,而臺北市議會的一○個常設委員會由五一位議員(第三屆)所組成,兩者結構上的差異,簡直不可以道里計,但仍有其共同性,其共同性為何?答曰:委員會係議會運作之重心,是以臺北市議會各常設委員會實為一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加以筆者對政治制度頗感興趣,乃選擇「直轄臺北市議會常設委員會之研究」為題,發為論文。
本文共分六章二十三節,約十五萬餘言。第一章緒論,分為三節,分別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團與方法等,同時探討市制的各種類型,並在最後第三節中,對臺北市制的特色及市議會性質與組織等加以分析。第二章論臺北市議會常設委員會之組織,從常設委員會之組織理論、組織結構與組織領袖—召集人等三個層面來研究臺北市議會常設委員會的組織,其間必然涉及到與其他國家議會委員會組織的比較。第三章論述臺北市議會常設委員會之職權,就行政院所頒「臺北市各級組織及實施地方自治綱要」、「臺北市議會組織規程」、「臺北市議會議事規則」等法規規定,分析委員會職權行使的範圍,及行使的程序,主要是從靜態的法制觀點來研究委員會之職權。第四章分析臺北市議會常設委員會之功能。從法制的規定吾人可理解到臺北市議會各常設委員會的職權極為簡單,但由於行使職權的運作,而產生各種功能,計有協助制定政策、溝通內外意見、反映民意與論、監督市府行政、及貫徹政黨政策等五種功能。第五章探討議員之角色傾向,鑒於委員會的職權係應議會的基本需要,而職權行使的結果乃產生各種功能,但在行使職權與產生功能之間有一項變數,此項變數即議員的角色行為,它左右委員會的職權行使與支配委員會的功能表現,自然也與就影響議會的運作。角色傾向與角色行為之間,本質上雖有差異存在,但理論上,兩者應有相當關聯性。因此遂以第三屆議員為對象作調查,以收回百分之七十八的問卷分析臺北市議員所持代表、區域、政黨、行政等四種角色傾向。第六章係結論,就前五章研究所發現的缺點加以檢討,並提出各項建議,最後則說明本文研究所受的限制,自然也影響到本文的研究。
本文撰寫,旨在以靜態法制規定與議員角色傾向為研究主題,期能理解兩者之間的必然關係,然或由於資料難求與學力不逮,或因資質限制與時間緊湊,疏漏錯誤之處必多,尚祈師長先進嚴加指正,以匡不逮!
本文得順利完成,首要感謝張師潤書,從賜贈書籍、論文大綱擬定,調查問卷設計、資料蒐集、內容審查,均經悉心指引,尤其初稿完成,正值張師在陽明山莊工作最繁之際,仍予逐字核閱,批改錯誤,至為感激。所長華師力進,雷師飛龍,易師君博,柴師鬆林,諄諄教誨、啟示良多,懇切關懷,感佩不已。唐師振楚兩度(大學及研究所)傳授中國行政問題。行政與立法關係密切,有益本研究甚鉅。有關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實際運作,數度向吾師張公金鑑立委面請教誨,蒙其釋疑、解惑,獲益良多,銘感五內。
此外幸賴臺北市議會公共關係室黃主任盡仁,行政院毛科長善祥、市議員羅斌等諸學長協助問卷,提供資料實在難得,就讀美國米蘇里州立大學政治研究所的王鵬飛學長航寄講義書藉,更是花費不少。劉培明先生與楊心雲先生賜予協助整理、校稿,文字潤飾,詹悟學長關切催促,以及劉見祥學長之相互砥勵,均值永□銘誌並此致謝!
筆者幼失恃怙,未讀中小學,今能有碩士治文之作,得助於軍中兩位永懷難忘的長官,一位是李汝麒先生,教筆者讀書,應該說是啟蒙老師;另一位是陳孝通先生,使筆者知道讀書。長兄春鬆對筆者殷殷期望,少年時生活照顧,金錢支助,書籍添購使筆者能專心向上,應居首功。
最後要特別感謝內子范玉春女士,內外兼顧,扶育子女,使筆者能全心撰寫論文。但對吾子伯尹、吾女慕尹為了筆者的為文沈思,約束了他們童行,因感受氣氛嚴肅,使彼等幼聲稚音,未敢盡情喧笑,筆者深感歉意!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7945
Creators江斌玉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