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韓國《春香傳》唱劇之創作、改編與傳播——以南韓唱劇、北韓民族歌劇、中國越劇、臺灣京劇《春香傳》為例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erforming Arts of "Chunhyangjeon": take South Korea’ s Chang Geuk , North Korea’s Minjok Gageuk, China’s Yue Opera(越劇), Taiwan’s Beijing Opera as Example

本論文在1945年韓國解放以來,從傳統演劇、戲曲領域中,以代表性、時代性與現代性的標準之下,選出南北韓、大陸與臺灣等不同地區的《春香傳》,並從文化的觀點分析《春香傳》的時代意涵、舞臺藝術特點與個性和異同。主要研究對象是在1982年由國立唱劇團演出的第38屆定期公演,導演為許圭的南韓唱劇《春香傳》;1989年舉辦第13屆世界青年學生慶典時,由國立平壤藝術團在平壤演出的民族歌劇《春香傳》;1983年由莊志改編,上海越劇院王文娟、徐玉蘭主演的大陸越劇版本;還有由王志萍、陳娜君主演,由舟山市越劇團、上海越劇院聯合演出的2005年越劇版本;最後是1992年在臺灣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戲劇院,由盛蘭國劇團與復興國劇團合辦演出,導演為馬玉琪、魏海敏的臺灣京劇《春香傳》。筆者將先介紹《春香傳》相關的故事來源與文化背景,以及南北韓、臺灣與大陸各地研究對象《春香傳》的創作背景與形成過程,然後再分析各地域《春香傳》的時代意涵、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主題意識、舞臺個性與藝術特點,並對照在南北韓不同政治環境和時代氛圍下所孕育的《春香傳》,及其傳播至臺灣和大陸後被重新改編的《春香傳》舞臺風姿與文化意涵。南北韓的《春香傳》都是從民族的概念中創作,南韓許圭《春香傳》的目的是為了使世界看見韓國的藝術文化;而北韓的民族歌劇《春香傳》,則是為了內部團結,以「主體思想、朝鮮民族第一主義」思想為中心而創造。南韓許圭唱劇充實繼承pansori唱腔與美學,並以pansori為中心創作現代化「完版唱劇」,且盡量保留pansori傳統的人物特色與藝術美學,如滑稽、諷刺和悲壯美等。而北韓民族歌劇排擠則pansori,以西道民謠和西洋旋律為主,在内容上以人民性和階級性的思想因素,取代既存人物的滑稽等傳統美學,而加強思想性和理念性,導致劇中氣氛與南韓唱劇的風格明顯不同。越劇在韓戰時期因與北韓軍事交流過程中傳播到大陸,經歷文革和開放化時期,越劇也產生變化。1983年還保留原作精神、原作人物特點與個性,並繼承《愛歌》、《別歌》精彩段子以展開抒情精神。1983年版基於寫實主義演技與舞臺服飾、舞臺工具呈現韓國色彩;2005年版放棄原作樣貌,向以愛情爲主的細膩描述男女愛情之間的情感的個人層次故事發展。結果大大減弱原作精神的社會層次意義,轉換成重視越劇的形式美和古典戲曲美的方向;臺灣京劇《春香傳》是1991年馬導演觀看到臺灣的南韓國立唱劇團演出,而以國際交流為創作目的。京劇《春香傳》以唱腔、程式化動作和寫意性畫面等爲主,呈現了京劇形式美。其作品減少社會層次的意義與價值,以愛情的障礙與克服過程為中心,改編成脫離時代的男女愛情故事。唱功舒展抒情精神的藝術美學是韓中傳統藝術的共同點,大陸越劇與臺灣京劇都結合中國戲曲形式美與韓國性藝術元素來呈現。《春香傳》是在主題意識和舞臺美學方面,雖以同樣的人物、韓國舞蹈與遊戲題材表現,按照當時社會環境、作者意識、故事結構與詮釋方式的不同,而有「貞烈」和主題意識、呈現美學的明顯差異。總之,《春香傳》隨著時代的變遷繼續增添新的詮釋,其内涵也不斷地流動。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0151024
Creators蘇香瑗, So, Hyang Wo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