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農業多功能性下農地利用策略之研究-以新竹縣新埔鎮農村社區為例 / A study of land-use strategies in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 - Taking the rural community of Sinpu Town of Hsinchu County as an example

農業多功能性,為現今各國農業發展進程中的新典範,其核心概念是各種商品與非商品的聯合生產成果,並特別強調農業的非商品產出,如社會、文化、景觀、生態及環境等功能。在農業多功能性下,國內的農地利用,則面臨著國際農業經濟發展與競爭壓力,及國內地狹人稠、山多平原少等自然因素所產生之農地零細分散與小農經營型態問題。且近年在國內農地資源不足情形下,並有農業生產力衰退,農地低度利用、違法轉用、農業景觀破壞及農地污染等問題相繼發生,亟需檢視與分析農地利用政策之執行成果與現況,以改善符合農村與農民需求及符合農業的多功能性之農地利用策略。
農村社區層級是執行農業多功能性的一個必要之規模,因此本文從農村社區層級來檢視國內所呈現之多功能性現象。從個案農村地區農地利用現況及各階層民眾觀念之訪談結果上,所發現之特點或特色,依不同之面向分別為:一、在生產面上,重視農產品產銷制度;農地能集中化與規模化利用;珍惜農地資源合理有效利用農地;重視農產品之品質與食品安全;農地有轉作及輪作以改善生產環境提高生產效益情形;及重視農業之生產知識與技術等。二、在生活與文化面上,能將農業與休閒、遊憩、觀光之結合;耕作農民老化與多有幫農之情形;定期舉辦農村產業文化活動等。三、在生態環境面上之特點則有,重視農地污染源之防治;重視有機農產品之推廣;重視農地的使用管制等。顯示農業多功能性理念在農村社會中亦能廣受地方菁英及民眾之支持及有所實踐。但同時也發現農地低度利用、違法轉用、農業景觀破壞及農地污染等問題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國內目前所推行之「農地銀行」與「小地主大佃農」等農地利用政策,雖有助於擴大農地經營規模利用及改善農民生活,但在執行上尚未具顯著之成效。本研究之訪談結果亦發現,受訪者對此兩種政策多不甚瞭解。經解說與互動後,民眾亦提供了許多不同之意見。例如,目前租賃農地之方式,多僅以口頭上約定繳租之方式即成交,係由於過去所施行之三七五租佃制度仍讓農地所有權人擔心。及若無農地租賃書面契約,辦理農業貸款困難,影響農業之經營等之民眾意見。顯見國內政策仍有諸多改進的空間。此改進策略上,本研究所引介之日本「農地保有合理化事業制度」,受訪民眾多有認為,可擷取其優點提供作為國內農地利用策略調整之參考。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923028
Creators余錦清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