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殖民地臺灣的戀愛論傳入與接受 —以《臺灣民報》和新文學為中心——(1920~1937) / The Adaptation and the Acceptance of Love Discourse in Colonial Taiwan —Along the Taiwan Minpao and Taiwanese New Literature— (1920-1937)

一九二○年代,因為啟蒙運動的開展,「戀愛」被新知識分子引介至臺灣,希望藉此改善臺灣婚姻關係中的經濟與性別權力失衡的狀態,使臺灣社會能更朝向「文明」前進。「戀愛」對於以漢文化為主體的臺灣社會而言,是一個全然陌生且具衝擊性的概念,為何會被賦予高度期待,成為解決婚姻問題的「唯一解」?又如何詮釋其意涵?本文首先爬梳當時新知識分子們的言論主張,並根據其論述脈絡回溯至日本、中國的闡論,說明「戀愛」在三地之間的承襲與傳播網絡;其次,當「戀愛」進入臺灣之後,認同與反對的對立掀起波瀾震盪,其論爭內容不僅是反映臺灣社會的「先天不足」,論述建構的缺陷亦隨之曝露,使得「戀愛」的理想在各方權力角逐裡載浮載沉,被視為無可避免的「過渡期」。不過,即便處於缺乏滋養的環境,「戀愛」依舊開始在臺灣社會裡扎根,艱難地融入生活之中,成為新文學書寫的書寫題材,從昂揚的政治性抗爭鬥志轉為貼近現實的美學敘述,思索著實踐「戀愛」的可能。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159005
Creators吳婉萍, Wu, Wan P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