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21世紀中共軍事現代化與東北亞安全情勢研究 /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military force and the sercurity researching of Northeast Asia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由於出於歷史使命期許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必須盡快的振興國力,中共於是訂定目標全面實施軍事現代化,但因當時的領導人毛澤東與赫魯雪夫政治理念不合造成彼此間軍事同盟關係破裂,以致於當時軍事現代化宣告中斷。中共於1979年懲越戰爭「慘勝」後,鄧小平即提出「軍事現代化」的建軍要求,著手推動軍隊改造。中共人民解放軍的軍隊建設自「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開始軍隊現代化以來,經歷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國際情勢變化,1991年前蘇聯瓦解共產世界紛紛結束,全球共產集團屈指可數,由於蘇聯勢力迅速退出遠東地區,造成該區域的權力真空,使得中共有意在此區域取代前蘇聯地位,「中共威脅論」也一度甚囂塵上。即使美國對中共崛起有諸多的憂慮,然美國認為美、中的互惠關係非零合遊戲,中共在亞太區域的經濟及政治影響力日增是合理的,中共崛起的主要趨勢是亞太地區的貿易與投資帶動了經濟發展,而經濟實力也擴展了政治影響力,至使中共有機會主導亞太地區的發展。
中共對於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除了經濟因素外,終究還是以軍事力量最為明顯,使得早已對中共目前軍事武力備感壓力的亞太各國,對中共以國防現代化來突顯國力,更加的敏感。在經濟建設成果日盛的情況下,中共為擴大其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及符合其大國身份所推動國防現代化的具體作為,將實際影響亞太地區的安全保障。而美日兩國在面臨中共在此一區域的崛起,則迅速地在1997 年共同修正美日安保條約來遏止中共軍事崛起,使得中共危機意識與日俱增;因此在面對美日兩國的挑戰下與國際孤立的局勢下,更加深了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對本身軍事現代化的決心,藉以捍衛國家的利益。1991年波斯灣戰爭讓中共體認到必須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變革,否則不足以因應未來的戰爭,共軍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更體驗到應付未來戰爭準備的國防政策和軍隊建設必需放在「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基點上,因而訂定「科技強軍」和走「精兵之路」的軍隊建設方針。冷戰後,中共相當重視以國家安全與發展為核心所構建出的國家主要利益,強調軍事戰略是直接為國家安全利益服務,並藉由通過維護國家安全促進全面發展的方向。
在新安全觀下,中共體認到其所處國際戰略環境趨勢將是機遇及挑戰並存,且未來新安全議題將呈現在戰略、經濟、政治、軍事及其領土周邊安全等問題上。中共大陸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撼動國際局勢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 中共大陸的經濟成長,更對其國際角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目前中共大陸已由一個十分落後的發展中共家,蛻變為一個正在崛起,並對區域和全球事務越來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其國際角色變遷所帶來的國家安全需求變化亦為必然,特別是面臨了極為複雜的周邊安全環境,尤其是台灣問題以及與美日等大國的關係,都將遭遇新的威脅與挑戰,其過程勢必隨著中共大陸的持續發展而增添許多變數。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8922016
Creators林世濤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