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營業稅逃漏﹕實務與模型分析

本文係針對加值型營業稅逃漏的情形加以分析﹐試圖建立一套模型一方面能解釋實務上之現象,另一方面彌補傳統的租稅逃漏模型偏重在直接稅而忽略間接稅的缺憾﹐以使租稅逃漏的模型能更為完整。經由對利潤稅及銷售稅的比較﹐得知間接稅模型和直接稅模型之間仍是有差異的﹐但透過加值稅此一兼具直接稅及間接稅特性之模型﹐可以得到銷售稅與利潤稅為加值稅模型的特殊情況的結果。
就實務上分析營業稅逃漏的各種型態有十三種﹐可分為三類﹕
一、以未辦營業登記或是設法成為小店戶方式﹐避開加值稅體系。
二、漏報銷項收入。
三、虛報進項成本。
從模型上來看﹐第一種逃漏方式即是申報率為0﹐廠商完全地下化的型態﹐二、和三、則是低報課稅之稅基(申報率小於1但大於0)﹐以達逃漏加值稅的目的。
對完全競爭廠商來說﹐因其預期利潤為0﹐而得到完全無逃漏的結果。
在獨佔廠商加值稅模型之分析中﹐當查核率π和懲罰率τ的乘積πτ≧1時﹐則廠商必將完全無逃漏﹐唯有在πτ<1的情況下﹐廠商才有逃漏稅的行為。
由於部分逃漏和完全逃漏時的產出均衡條件完全一致﹐故知獨佔廠商的轉嫁行為和逃漏行為是分別決定的。
就比較靜態分析來說﹐在獨佔廠商為風險規避者的假設下﹐查核率及懲罰率對申報率的影響為正﹐產出水準對申報率的影響在利潤稅時為零﹐在銷售稅及加值稅時為正﹐而就稅率大小對申報率的影響﹐除了利潤稅時為正以外﹐餘為不定。
其次﹐在總稅收相同的租稅設計下﹐對獨佔廠商課徵銷售稅、加值稅與利潤稅時﹐其誠實申報率以銷售稅最高﹐次為加值稅﹐而利潤稅最小。
將模型的變數擴充至廠商之要素投入之後﹐可將投入之要素分為可扣抵進項部分及不可扣抵部分。基本上﹐在課稅之後兩種投入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和其價格比相等的條件仍然不變﹐至於其均衡條件及比較靜態結果﹐則可列為扣抵進項之成本之分析結果和利潤稅模型相同﹐不可扣抵部分分析結果則和銷售稅相同。
另外﹐在查核率為內生變數的情況下﹐加值稅體系下逃漏行為與生產行為(亦即轉嫁行為)互不獨立﹐與查核率為外生變數的情形時不同。

目錄
第一章、緒論 頁次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研究的範圍及方法 1-1
第三節、論文結構 1-2

第二章、文獻回顧與實務分析
第一節、相關文獻介紹 2-1
第二節、實務面之探討 2-4
第三節、本章總結 2-13

第三章、基本模型分析
第一節、獨佔廠商課徵銷售稅之租稅逃漏模型分析 3-1
第二節、獨佔廠商課徵利潤稅之租稅逃漏模型分析 3-4
第三節、獨佔廠商課徵加值稅之租稅逃漏模型分析 3-6
第四節、加值稅、銷售稅與利潤稅模型之整合 3-9
第五節、獨佔廠商課徵加值稅基本模型之探討 3-11
第六節、加值稅、銷售稅與利潤稅之比較 3-14
第七節、完全競爭廠商之租稅逃漏模型分析 3-17
第八節、本章總結 3-18

第四章、模型擴展
第一節、變動投入組合下之逃漏模型 4-1
第二節、特定函數分析 4-3
第三節、變動查核率下之逃漏模型 4-11
第三節、本章總結 4-12

第五章、結論 5-1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474
Creators黃則強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copy;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