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數位時代中多媒材的互動與搭配:以故宮主題式網站為例

數位時代的到來,浮現出一項重要的議題:多重形式的出現以及彼此如何搭配的問題。本研究問題為:網站中的不同媒材如何互動與搭配?
本研究以關鍵性抽樣策略對故宮主題式網站做深入的文本分析,並嘗試歸納其中多媒材互動與搭配的邏輯。研究結果發現:(1) 本個案透過「空間化的書寫」展現圖文的高度互動;(2) 圖像較常被用來表達文本功能上之變化,文字較被用來表現認知功能中敘事性以及概念性的意義潛能,透過圖文意義潛能交織,共享一完整之意義;(3) 當圖文共同表達認知功能時,圖像被用來呈現概念性的靜態細節描述,文字被用來呈現敘事性的事件過程。此個案中,圖像雖也可以表達敘事性,卻侷限於對話框的形式,仍需依賴文字內容的填補;(4) 當圖文共同表達人際功能時,圖像可透過各種細微的空間媒材變化而暗示人際功能的線索,然而,文字的呈現卻只能侷限於觀點與語氣的變化,仍需圖像功能的暗示補充,另外,當共同表達人際功能時,圖文卻產生了不一致的意義潛能,圖像暗示權力平等親切的人際意義,文字卻暗示了由上而下之權力關係;(5) 人際功能的不一致的狀況還發生在選項中,但也藉由和諧與搭配組合的對比,暗示了接下來可能之閱讀軌跡;(6) 故事中主要行動者與當下行動者的轉換主要是以空間媒材的變化而呈現,本個案中,故事中主要行動者的呈現被配置在版面左下方,而當下行動者則是以版面顯著性呈現,相對而言,文字較無法呈現故事中主要行動者與當下行動者的轉換。
另外,閱讀軌跡的分析中,可發現由時空媒材所組成之物件其搭配組合,空間媒材較被使用來呈現人際與文本功能之變化,時間媒材較被使用來呈現認知功能之變化,透過兩者相互變化的交織,共同構成了邀請使用者之意義。最後,也發現不同頁面間的不同媒材產生形式與內容之互文性,後頁的圖像可實現前頁文字的文本功能,以及對比句法配置的呼應。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5451024
Creators黃齡儀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