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參與管理之研究

一個組織或團體設置之目的,乃係為藉多數人之力量,以集體之努力,一致的
行動,來達成這一群人共同的利益和目標。為達此目的,於是產生分工合作,各司
所職,擔任主管者負責統籌全局,運用智慧與知識,提供適當的環境,激勵部屬,
發揮其潛能,以能運用多人之力量,來順利地達成任務。激發員工發揮潛力的方法
,隨看時代的演進而有不同。古代帝王動輒以殺戮、充軍、與鞭策方法來迫使人工
作,產業革命之後則以失業來恐嚇不努力之員工,科學管理時期則發明科學方法研
究時間及動作,以達成最適當的配合,減少不必要之浪費來提高工作效率,直到最
近行為科學產生後,始真正發現.如何使員工自動自發努力工作的方法。他們發現
,唯有在授權與民主參與的原則下,人們才能持續在高度的士氣下為公服務,於是
在時代潮流的沖擊下,各國之公私機關.已經普遍採行這種方法,否則即會遭受時
代洪流流的吞沒。
但我們考慮運用參與時,殆必發生許多問題。大凡一位主管,日常所需的決策
必多,勢必無法每一決策都運用參與來解決。因此,不免會有一連串的問題產生:
我們運用參與來解決問題。範圍應以多廣為宜?在什麼情況下,運用參與才能收到
最大的成功;在什麼情況下又難以收效?如何瞭解員工的心理,不致使員工反對?
我們應該運用何種參與方式以適合參與的主體與客體?以及對組織會有什麼影響?
我們欲瞭解參與之如何有利於組織之目標達成,當需對這些問題有所瞭解。
基此,本文凡八章,二十節,共約十三萬言,各章要旨如下:
第一章:緒論,共分兩節,介紹本文研究動機及方法。
第二章:管理的任務,亦分兩節,因參與為管理之方法式之一,欲談參與,必
需先瞭解主管對組織負有何種使命,所以他必需運用參與以盡此「責任」。再從管
理之內涵上探討參與和管理有何種關係。
第三章:參與管理的基本觀念,共分四節,分別研討其(一)意義,(二)演進
,(三)理論基礎及(四)型態,以瞭參與之基本觀念。
第四章:參與心理分析,共分四節,以瞭解(一)員工的能力,(二)員工之
所以工作,倒底是為什麼,(三)一個人對自己承諾後的價值,及(四)個別差異

第五章:參與管理的效用條件,共分三節,分別研討(一)應用參與後有那些
優點,(二)在什麼條件下才能發揮有效的參與,以及(三)尚有什麼限制不能全
面實施參與。
第六章:參與的氣候,共分兩節,說明(一)在什麼組織下及(二)主管的什
麼領導方式下才能有實施參與
第七章:應用參與權的方式,共分三節,分別簡單介紹最著名的三種方式(一
)目標管理(二)建議制度(三)員工諮詢制度,當然尚有許多方式如會議、委員
會、多頭管理......等亦有簡略提及。
第八章:結論......探討(一)公務機關實施參與之可能,(二)美國聯邦公
務員實施參與之概況,(三)我國公務機關實施參與之檢討分析,(四)為什麼公
務機關效果尚不理想,有什麼缺點妨害了它,(五)建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547
Creators徐緝昌, Xu, Qi-Ch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