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生命的扣問與救贖──史鐵生及其作品研究

本文共分六章,各章節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概述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並檢視與史鐵生相關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由史鐵生的生命歷程切入,以二十一歲為界,論述史鐵生的寫作歷程與其生命經歷間的相互影響。分為調適殘疾的心路、回望美好的過往、直面困頓的超我過程三部份,就史鐵生創作主題的轉移來探究其人生歷練所帶來的各階段體悟與蛻變。
第三章以史鐵生的創作動因及目的為起點,探究他在被動的創作初衷下,如何發展出自身對文學的定見與對作家的定位,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文學觀。
第四章探討史鐵生的創作主題。坎坷的人生際遇引發史鐵生對生命意義的追問
及探尋,本文將其作品分為中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雜記三類,就不同文體的創作主題,看他如何描述人生的缺憾以及漫長而艱辛的追尋過程,一探史鐵生生命逐層超脫的進程。
第五章探究史鐵生的寫作特徵與藝術手法。悖論思維穿梭於史鐵生的作品之中,使他利於辯證生存的依據,哲學性強過故事性的書寫特質成就他的作品風格。而符號式的隱喻,使其文字密度增大,飽含多重意象,也賦予人物更靈活的時空條件,因此造就了他豐富的敘事層次。
第六章為結論,探討史鐵生的文學地位。史鐵生因思維模式及其書寫風格不同於潮流,因此評價兩極。他的作品中直指人生的真實面,卻也隱約地背離人生的務實面,既貼近生活,近觀人生,卻也同時保持疏離的距離旁觀一切世態人情。若即若離的姿態,使他無法聚攏廣大的讀者群,也同時引來極端化的評論聲浪。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912006
Creators徐儷芬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