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關係、資源與移民社會網絡:以北京市農民工子女學校發展為例 / 無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外來農民工快速湧入城市造成當地政府管理上的不便、 當地居民心理上的不安,更重要的是凸顯城市公共資源的缺乏,各大城市的城市 化都無法跟上龐大移民腳步的結果是城市醫療、教育、住房等問題層出不窮。在戶籍制度限制下,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被排除在公立學校之外,造就了一群自我救濟、專收農民工子女的民辦學校出現,但受限於資金、硬體設備、教學品質、 以及政府政策,這些農民工子女學校多被認定為不合法辦學。
處於不合法辦學的農民工子女學校該如何生存?本論文試圖透過農民工子 女學校的發展過程,來解釋農民工之間的社會網絡如何幫助他們在陌生環境、行業裡生存,建構出農民工社會關係網絡,認為農民工子女學校校長具有主觀的能動性,選擇其獲取社會支持、資源的管道,而決定這些行為的就是他們根深蒂固的情感與信任關係。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260018
Creators羅健祐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