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商業銀行的分行經營管理策略與績效-商業銀行全功能分行、消金分行的經營比較分析 / Branch operation strategy &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A Comparison of full-function branches & consuming-oriented branches

本研究以民國94年到98年間就本國銀行在組織變革下,挑選六家商業銀行分成兩組,比較銀行的分行採取「全功能分行」或採取「消金分行」對整體銀行績效的影響。以傳統財務比率分析法選取:獲利能力、資產品質(安全性)、經營能力(管理能力)、流動性,加入成長性和規模來評估這六家銀行採取不同的分行管理模式下的經營績效。結果發現:
民國94年至98年間,採取「全功能分行」模式的銀行,如上海銀行、華南銀行、兆豐銀行,在獲力能力的評比方面:總資產報酬率(ROA)、淨值報酬率(ROE)、純益率、平均員工獲利額等方面的績效都比採行「消金分行」模式的中國信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為佳。在成長性方面,採全功能分行為主的銀行成長率也較穩定,消金分行組的銀行成長率起伏變化大,經營的成長力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大。而在安全性評比方面,除了逾期放款比率消金分行組降的比較快,而全功能分行組無論景氣好壞均維持一致外,餘如:自有資本率、備低呆帳覆蓋率等兩組銀行間沒有顯著不同。經營能力、流動性方面兩組銀行也沒有顯著的不同。
經過分析可以看出,涉及整體銀行策略的項目,如資本適足、自有資本、逾期放款、流動性、週轉率等兩組間的績效差異不大。但如果業務可以分散,分行有權利調整的項目,如獲利能力、報酬率、逾期放款比率、存放比率、理財手續費收入等,全功能分行組的單位主管可以因地置宜發揮個別的經營績效,銀行的整體績效也就較好。尤其在95年雙卡風暴、98年金融風暴時,全功能分行組的銀行更因為所有分行並沒有採取一致性的賺取高利率雙卡利潤、銷售高風險連動債等,因此獲利能力就相對較穩定。消金分行組因為全體銀行採取一致性的策略,對所有分行考核方式都相同,商品上架如果不對,沒有一家銀行可以規避風險,在景氣欠佳的年份加上市場方向如果不對,經營績效就特別差。
本研究只採最近五年的財務指標進行驗證,且銀行的組織在這幾年內也有調整的情況,因此可能產生樣本數不足的情況,後續研究者若能增加研究年限,必能更客觀地檢驗採取消金分行或全功能分行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932204
Creators楊文賓, Yang, Wen P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8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