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論契訶夫與布寧作品中的莊園形象 /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of country estate in the works of Anton P. Chekhov and Ivan A. Bunin

本論文試圖從文化及歷史的角度切入,介紹莊園的概念、其歷史的演變及在十九世紀文學中的反映,再以文本分析(имманентный анализ)、比較分析(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ый анализ)、傳記分析(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等方法論述契訶夫及布寧作品中的莊園形象。

論文第一部分緒論,論述研究動機、文獻述評、研究目的、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架構及章節說明。第二部分分為三章。第一章「俄羅斯莊園現象與莊園文本創作」,從文化及歷史的角度出發,闡述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到二十世紀初貴族莊園代表的文化概念,再以史料為依據,敘述莊園的歷史演變,並概述貴族莊園在十九世紀俄國文學中的反映。第二章「契訶夫作品中的莊園形象」分析契訶夫短篇小說及戲劇作品中的莊園形象。除了以傳紀分析法,探討契訶夫對莊園的態度與看法外,並分析短篇小說中傳統貴族莊園的特點與對莊園現象的觀察,以及戲劇作品中貴族莊園神話的幻滅。第三章「布寧作品中貴族莊園形象的演化」分析布寧中、短篇小說中的貴族莊園形象。除了以傳紀分析法,探討莊園在布寧心中的地位外,更以1917年俄國革命為界,分析革命前期及流亡時期貴族莊園形象的演化。第三部分結論則運用比較分析法,綜合歸納第二、三章的論點,針對兩位作家筆下莊園形象的異同做綜合歸納。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5540061
Creators黃怡瑛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