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六十一年台北市增加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選舉之研究

選舉為民主政治之基礎,是民主政治運行的重要方式,也是達成民主政治的必經途徑。自政府遷台後,即積極推行地方自治,舉辦各種地方選舉,而中央公職民意人員因格於情勢,迄未辦理次屆選舉,迨及民國五十八年始有首次的增選補選。因選出名額有限,又不能定期改選,未能符合民意,適值六十年九月我國退出聯合國,海內外眾議紛陳,均各期望求新求變,以因應艱鉅之局面。因此而有六十一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而討論選舉之專書及於地方選舉固所多見,然對該次選舉則僅見一般報導,尚乏有系統的研究,舉凡此項選舉制度本身的優劣為何?有何特異之處?其作用如何?尤其候選人為何競選?競選活動如何運用?均缺乏有系統的探討。筆者有感於此,為期明瞭該次選舉的實際運作情形,乃從事本文之研究。
本文之研究方法係兼採制度研究及行為研究兩種方法,除研究有關法規,政府文件,專書與報章雜誌外,並從事直接訪問調查及統計分析,以瞭解該次選舉的真相。本文共分六章,各章之內容如次:
第一章緒論。除敘述研究動機,範圍與研究方法外,並略論增額選舉的緣由,籌劃與實施。
第二章候選人。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申述候選人產生的方式;第二節敘述國民黨提名候選人的過程;第三,四節兩節則分析候選人的特徵,及其競選之動機與態度。
第三章競選活動。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敘述競選組織,就競選辦事處的成立,助選員的物色與佈署加以說明;第二節申論競選策略,先從理論上申述競選策略的重點,釐定與執行,次舉隅引證候選人如何運用策略:第三節引述競選技術,說明競選宣傳的技術,並分析候選人技術的運作;第四節論述競選經費,從經費的籌措與用途分別說明;最後一節敘明政黨輔選,及國民黨的輔選成效。
第四章選舉結果。本章分為二節:第一節首從選舉結果探討候選人的得票情形,投票率及當選者之各方面條件,繼由選舉結果分析該次選舉所顯現的特色與現象。
第五章選舉監察與選舉訴訟。本章分為二節:第一節選舉監察,申論選舉監察機關的成立,組織與職權,並與地方選舉監察機關略作比較,最後則略提改進選舉監察的途徑;第二節選舉訴訟,分別就選舉訴訟的意義,種類及其區別,以及選舉訴訟的審理與判決的效力作簡要的說明。
第六章結論。檢討該次選舉的缺失,探求應尋途徑,並略提改進意見以為結論。
本文撰寫期間,承傅師宗懋悉心指導,除校訂章節外並對本文之結構與內容提示珍貴意見,使生受益良多,謹此誌謝。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843
Creators吳□村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