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我國工作所得補貼方案之最適社會權重模擬分析 / A Simulate Social Weights Study of Working Income Supplements in Taiwan

我國行政院視「工作所得補貼方案」為未來實施「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即EITC的先期計畫。以往國內文獻僅研究薪資所得稅額抵減制度研擬及其對勞動供給影響,本文提出符合社會期待下的工利概念福利政策應要考量到受補貼者間的福利權重。研究目的欲了解台灣目前實施之「工作所得補貼方案」,若該目前的方案是社會最適的,則社會對於「工作所得補貼方案」中所規定受惠所得者在不同所得層級下,該有的社會權重是多少。並藉以觀察我國實施之「工作所得補貼方案」背後所表示之經濟意義,分析在不同所得級距下,其社會權重是否合理。

本文主要係參考Saez(2002)理論模型,並遵循Blundell et. al(2009)的模擬方法來發展本文之模擬結果。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實施的工作所得補貼方案下若已被設計成最適的,當申請人有配偶者或受扶養親屬時 =4 ,其社會權重會高於 =3;當申請人無配偶者且受扶養親屬時, =1 ,其社會權重會高於 =0,主因為受補貼後之所得與前一層受補貼後之所得差異較其他所得級距大。但若欲與目前行之已久綜合所得課稅規定一致,則可將工作補貼方案中受補貼後之所得與前一所得級距之差異設計成相同,則會呈現社會權重遞減之態樣。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5255018
Creators黃楷茗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