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日語能格動詞:功能與分類之基準

本論文旨在研究日語同時具有及物與不及物用法的動詞之功能及其分類的依據。主以「非對格理論」分析同形動詞的不及物動詞用法、並進行分類。並以「語彙概念構造」(LCS)比較及物動詞句及不及物動詞句的差異。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則是從賓語的有無、能否被動、以及型態、意義上的差異之相關文獻進行研究,並提出尚未解決的問題。第三章則是分析同形動詞的對應關係,並說明英語及日語的「非對格及物動詞」概念。第四章則是以「受事主語」的觀點,分析「非受事賓語句」。第五章則為結論。
過去的研究均是將日語同形動詞區分為「能格動詞」及單純同形動詞。後者僅為型態上相同,字意上並關聯,被視為獨立運作的動詞。而本文則是基於「能格動詞」的不及物用法為「非對格動詞」的概念,依「非對格動詞」的三分法,證明了日語「能格動詞」亦可分為三類。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556007
Creators林士鈞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日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