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邵晉涵《爾雅正義》同族詞研究 / A Study On The Cognate Words In Elegant justice by Shao Jinhan

本文以邵晉涵《爾雅正義》「因聲求義」243條詞條作為研究對象,全文共分六章,首先探討「同族詞」的定義、研究概況以及和「同源詞」之間的概念區分;其次整理、系聯《爾雅正義》的同族詞,並以現代語言學的角度加以分析,從中構擬出103組同族詞的詞根形式以及15組同族聯綿詞,按照李方桂先生的上古二十二韻部加以排列;接著藉由系聯的成果,進而分析《爾雅正義》同族詞所表現的「語音關係類型」和「詞義關係類型」,並就整體來觀察《爾雅正義》在同族詞研究上的貢獻與局限。以下分別論述各章大要:


第一章首先論述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介紹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第三部分是「文獻探討」,包括邵晉涵《爾雅正義》的研究和《爾雅》注本及其詞源研究兩個方面,並且對於前人研究的成果作全面性的檢討。

第二章分為四個小節:第一節主要論述邵晉涵的生平背景和個人著作,第二節則介紹《爾雅正義》的成書背景和現存的兩個版本,第三節以黃侃先生〈爾雅略說〉對於《爾雅正義》所區分的六大體例舉例說明之,第四節主要論述《爾雅正義》在「因聲求義」的理論和實踐上,可分為「破假借」、「明轉語」、「辨連語」、「別重語」、「系聯同族詞和同族聯綿詞」和「探求事物得名之由來」六個方面。尤其在「明轉語」方面,筆者全面性統計《爾雅正義》一書所使用「因聲求義」的詞條,總計243條(包含單音詞212條和複音詞31條),使用「轉語」的術語更高達45種。

第三章首先論述「同族詞」的定義,並引用現代學者對於「同源詞」和「同族詞」是否區分的看法以及本文的立場。其次回顧「漢語同族詞」研究的歷史,主要是從「傳統詞源學」(聲訓說、右文說、語轉說)和「現、當代詞源學」兩方面著手。最後介紹本文系聯《爾雅正義》「同族詞」的判斷原則和分析依據,原則上根據「音義兼顧原則」,語音關係上採用李方桂先生的上古音系統,並分為「音同」、「音近」和「音轉」三大類;詞義關係上則使用胡繼明先生「詞義相同」和「詞義相關」的分類,再加上筆者所獨立「同族字和同族詞之重疊部分」一類,總共分為三類。
第四章是本文研究的重點,首先全面分析、考察《爾雅正義》「因聲求義」212條單音詞的詞條,並且系聯出103組同族詞組,按照李方桂先生上古二十二韻部加以排列。其次再探討《爾雅正義》「因聲求義」31條複音詞的詞條,進而系聯出15組同族聯綿詞。

第五章是根據本文所系聯的103組同族詞組,分析《爾雅正義》同族詞的語音關係和詞義關係;在語音關係上,主要分為「音同」、「音近」和「音轉」(聲轉、韻轉、聲韻皆轉)三類,在詞義關係上,則分為「同族字和同族詞之重疊部分」、「詞義相同」(本義和本義相同、本義和引申義相同、引申義和引申義相同)和「詞義相關」(具有相同特徵、具有相同特質、特指與泛指)三類,最後再加以統計分析各小類所占的百分比例。

第六章分為三個小節:第一節論述《爾雅正義》在同族詞研究上的貢獻,主要是從「理論層面」(存古義、廣古訓、存古音)、「方法層面」(系源法)和「實踐層面」(系聯同族詞、涉及同族字和同族詞之重疊部分、系聯同族聯綿詞)三方面著手。第二節探究《爾雅正義》在同族詞研究上的局限,可分為「同音詞和同族詞相混」、「同義詞和同族詞相混」、「本字、通假字和同族詞相混」、「異體字和同族詞相混」和「術語使用的任意性」五大缺失。第三節則是討論本文尚待研究之處,未來將擴展至其他漢語的文獻材料,找出相對應的藏緬詞語,建立漢藏同源詞表和形態類型,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夠重新建構原始漢藏語的形式。


最後希望本文探討《爾雅正義》詞條類聚群分的詞語關係,分析歸納其義衍音轉的漢語詞族,可以初步了解邵晉涵《爾雅正義》中同族詞的性質和內容,並且進一步還原《爾雅正義》在漢語詞源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151003
Creators林永強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