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阪神大地震後日本社區營造變遷之研究— 以神戶市TOR ROAD地區 社區營造發展過程為例 / The Change of Japanes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fter Great Hanshin Earthquake: A Case Study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or Road Area in Kobe City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災的發生雖然會為一座城市帶來巨大的損失,但同時亦可能帶來革新的契機。神戶市在日本型社區營造的發展過程中扮演提倡市民參與的先驅角色,是日本最早在社區營造領域中將市民參與機制制度化的地區,其首創社區營造協議會制度,主張透過地方居民組成的社區營造協議會來落實由地方住民主導的社區營造,從而取代傳統由公部門主導的社區營造模式。然而該制度創設以來十幾年間,實際被運用的程度極為有限,神戶市當中僅有少數地區成立社區營造協議會,大部份地區仍然沿用過往公部門主導的模式,這樣的情況一直到阪神大地震之後才出現重大變化。
阪神大地震使得公部門功能失靈,市民在災後復興上必須扛起龐大責任,重建自己的家園。而在第二階段災後復興過程中,社區營造協議會制度在公部門倡導下成為各災區實行震災復興社區營造時的主力平台,原本僅在神戶市少數地區發揮作用的社區營造協議會制度轉變為市民主體型社區營造模式的實踐場域,且運用範圍擴及神戶市大多數地區,此後市民透過社區營造協議會參與甚至主導地方社區營造事務成為神戶市多數地區的常態。

  時至今日神戶市多數地區仍以社區營造協議會作為地區社區營造的運作核心,市民能夠透過社區營造協議會來有效治理地方社區營造事務;同時社區營造協議會也成為公部門與地方民意平等對話的管道,有利地方與市府進行良性溝通,提升彼此對於市政與地方事務上的共識,以利各項政策與都市發展目標之推動。神戶市現階段的社區營造模式可謂展現了公部門與市民在權力對等的前提下共同策劃的協力策劃型社區營造模式,這跟社區營造協議會制度有效運作有絕對的關係。本研究分別以環境制度面與實務面探討阪神大地震對神戶市社區營造協議會制度的影響,並試著分析這些轉變對於今日神戶市甚至日本的社區營造之意義為何。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1008610042
Creators鄭雅馨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