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臺灣外匯制度之研究

評析現行外匯管理制度以後,吾人提出四項目標: (1) 建立合理的對外匯率; (2)
持有適量的國際準備金; (3) 撤銷外匯貿易管制及(4) 健全國內財政及貨幣政策,
以為今後外匯管理之努力方向,俾供改進之參考: 一、現行外匯營理制度,如登記
外匯、差別性通貨措施及進口課征附加捐等寓有隱藏性複式匯率之貸,徒破壞單一
匯率制度之完整性,養成國內生產者過份倚重管制力量,以及犧牲國內消費者利益
,頗不合理,亟應謀求改善,似維單一匯率制度之完整性。
二、中央銀行開辦遠期外匯買賣,是我國外匯管理制度上首創的制利進出口成本之
計算,協助拓展對外貿易,由中央銀行承擔中心匯率波動幅度百分之四.五的變動
損失風險,發揮主動調節金融,調度外匯之功能,實為我國外匯管理制度放一異彩
。但就現階段而言,其倡導意義似高於實質意義,而展望未來之發展,固對拓展對
外貿易,以及逐漸外匯貿易自由化產生重大之影響。
三、持有適量的國際準備金,可使一國經濟獲得正常之發展,但多少數量的國際準
備金才是適量或充足? 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一般而言,國際準備金胥視一國經濟
情況、匯率結構、國際貿易依存度以及國內財政及貨幣政策如何而定。根據本文之
分析,目前我國國際準備金增加之原因,主要是國際金融機構借款和貸款性美援的
增加,以及僑外資的大量流入,而非大量貿易順差所致。益以近年來國際準備金對
進口總值此率已趨下降,國內通貨發行向採最高準備率政策; 良以一國貿易量增加
,其國際準備金亦隨之提高,而七十年代世界各國國際準備金均呈增加趨勢,國內
開辦遠期外匯買賣,必使短期國外負債較前增加,因此,目前供應四個月進口的國
際準備金高度,尚稱適量。
四、新的國際貨幣制度建立以後,新台幣在基本匯率方面仍維持釘住美元不變,至
於因強勢貨幣升值引起國內物價上漲,則採行財政及貨幣政策以資補救。就短期言
,新台幣維持匯率不變政策,固屬實逼處此,因可預見的將來,美國仍為我國最大
出口市場,新台幣亦為美元區域之一環。故須隨美元之動向而變化。今後臺灣經濟
殆已成為出口導向之經濟體,輸入與輸出同等重要,不可偏重,故就較長期言,新
台幣似應順應國際貨幣制度發展趨勢,實施中心匯率,配合國內財政及貨幣政策,
以及擴大遠期外匯市場,使進出口貿易在百分之四.五的波動幅度內,找到其有利
的歸趨,庶可維護完整的外匯制度,同時兼顧經濟的健全發展。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9196
Creators胡決陽, Hu, Jue-Y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