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財會三十五號公報資產減損折現率-科技業個案分析 / Discount rate of ROC GAAP No.35 impairment of asset - electrical industry case Study

我國實施三十五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報是一值得肯定的進程,雖然從歷史成本原則走向公平價值能提高財務報表的攸關性,但卻失去保守穩健的可靠性。許多研究已指出企業財務報導的盈餘空間更易受到影響,因此,資產減損的評估,在其辨識項目的適切性、減損金額認列的適足性、減損模型及相關參數的合理性等,均是影響資產減損的重要因素,惟受到資料取得不易的限制,欲深入研究探討並不容易。

本研究針對資產減損之折現率進行個案探討,發現折現率的組成受到公司財務槓桿及舉債成本的影響外,權益的資金成本內容具有主觀的判斷,而個別公司自身的股價資料並不見得是合理的參數來源,評估過程適時代換以產業資料可能是更適切的選擇,更符合機會成本的概念。在相關風險的評估上,因涉及評估不易,除了要具備專業及經驗的判斷外,在應用上必須兼顧合理性與客觀性,兼輔以合理的證據,否則,資產減損可能成為管理階層操縱財務報導的工具。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932218
Creators蕭勝原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