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郵政事業

中國郵政在北伐後邁入新局,一方面藉由政治力量收回郵政自主權和原成獨佔經營;另一方面又面臨「九一八事變」的空前考驗。而郵政內部也因業務、組織的劃分產生管理上的危機。在這些內外利弊因素交織互動之中,抗日戰爭接腫爆發,郵政當局又必須舍法去適應戰局的需要。因此在這一漫長的戰事中郵政事業如何因應變局?有那些新興措施?甚至在敵、偽監控下如何設法維持淪陷區的油政運作等?凡此迄今尚無專門的研究。而釐清這些課題,進而了解郵政在亢戰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實為本文研就之目的所在。
本文資料來源主要為郵政博物館所藏的交通部檔案、交通部郵政檔案,和國史館典藏的交通部檔案、外交部檔案,以及黨史會收藏的戰時交通報告等史料。此外亦廣泛徵引交恫、郵政機關較為專業的出版品,和從業人員的回憶、論著等。在方法上則從原始資料入手,透過史料的分析儘可能將歷史還諸原來面貌。
本文內容除第壹章「緒論」、第陸章「結論」以外,總共分為四章。第二張「戰前郵政發展大勢」主要係對本文主題作背景交代。第參章「戰時軍郵制度」則對此一典型的戰時業務之內容、利弊予以分析探討。第肆章「後方郵政的發展」乃從戰時郵務的經營、金融功能的提昇、對外關係的維繫和郵運難題的克服等四方面著首,描述戰時郵政市業的發展狀況。第伍章「淪陷區郵政的維持」則敘述戰時郵政當局社法維持淪陷區我方郵政機構的諸多措施,並兼及戰後的街收工做概況。
透過上述課題探討可發現:戰前郵政本身存在的問題並未完全解決(郵儲關係、東北撤郵),戰爭亦使郵政飽受遷徙流離、破壞損失之苦;而在此狀況下又需設法開辦個項新興業務(軍郵、郵政汽車運輸、發展後方郵務)以應戰局之需;其負擔之重,遠超過任一時期。長此以往,幾使郵政的根基為之動搖。而戰後未久,國共內戰即接踵爆發,郵政事業不惟複甦無望,更隨戰局之發展趨向破滅。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714
Creators廖德修, LIAO, DE-XI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