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應用集群分析於臺灣地區之美好生活指數研究 / The Research on Taiwan’s better life index using cluster analysis

長久以來,大家都會習慣用一個社會的經濟程度來看這個地方人民的幸福或一個社會的進步程度,卻忽略了人民幸福與否,雖與經濟好壞有關,但應該還是有一些其他的東西,不應只有經濟這部分。OECD認為,幸福應從多元的角度去衡量,而不是只著重在單一方面的成長,所以,推出了「美好生活指數」,期望可以從不同方向來看一個地區的人民幸福感,經建會也因此推出了臺灣的美好生活指數。
在臺灣整體幸福感之外,應該也把這種計算方式往下拓展至各地區,本研究以OECD 的「美好生活指數」為主軸,希望可以由此來了解臺灣的美好生活地區。為了達到此一目的,除了計算各縣市的美好生活指數高低外,還以「美好生活指數」做為集群分群依據,從物質生活條件跟生活品質兩方面著手進行分群,最後以所有變數分群,並與所計算各縣市的美好生活指數的大小相互對照,期望藉由此分析結果探究台灣各縣市的大概狀況,期望在未來相關單位擬定計劃時能夠成為參考依據。
藉由計算各縣市的美好生活指數,發現有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現象,也就是北部的美好生活指數大多高於南部,而西部地區的美好生活指數又大多高於東部地區;而在分群的部分,不論是在物質生活條件、生活品質部分,亦或是綜合分群,相鄰的縣市通常會被分在同一集群,代表鄰近地區縣市在各方面大多有相同的特性,因此被分在同一群,造成分群結果的群聚趨勢;而將綜合分群結果與所計算之各縣市美好生活指數做對照,發現各分群內的美好生活指數差異不大,且由於分群有群聚趨勢,最後美好生活指數的平均以北最大(6.62);南次之(4.82);東最小(4.2)。
臺灣的美好生活指數的群聚趨勢大多以地區來分別,所以政府在擬定政策時,應以地區的發展現況為主,擬訂不同的政策;而企業在規劃計畫時,也應對照各地區的不同特性,提出不同的對應計畫。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9354016
Creators黃昭華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