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國外成功零售業引進台灣之策略行銷分析(以日用雜貨專門店為例)

台灣零售業的競爭日益走向國際化,從早期日本的SOGO百貨,到近期B&Q和IKEA跨足台灣市場,都為本地的零售業經營模式帶來相當大的衝擊與轉變。而近年來經濟發展趨緩時,在零售業當中相當引人注目且快速成長的新興行業為「日用雜貨專門店」,此產業中大多數的店家都是和國外知名廠商合作,但得到的成效不一。因此在本研究中將以台灣「H」為例,探討全盤移植日本「H」的經營模式在台灣遇到何種問題,而轉型後的台灣「H」又作了什麼樣的改變。

本研究利用4C架構分析日本「H」和台灣「H」轉型前後的差異。從研究中發現,雖然日本「H」在處理4C上相當成功,但此模式未必符合台灣環境和消費者的需要,所以轉型前台灣「H」雖然照著日本成功經驗的步伐,但對消費者而言不僅在外顯單位效益成本上不具優勢,轉型前台灣「H」在內隱交換成本也沒有辦法有效的處理。 因此台灣「H」便計畫轉型以求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除了透過降低成本…等方式減少外顯單位效益成本外,藉由地點的改變以及找尋適當的合作伙伴,來降低消費者的資訊蒐集成本和道德危機成本,更重要的是強化台灣「H」的特色和定位,創造消費者的認同,提高消費者對台灣「H」的專屬陷入。

由台灣「H」經營模式的轉變中可發現,即使是國外成功的零售業在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時,也必須要因應當地市場做出策略上的修正,因為環境的不同會影響處理4個交換成本所採取的方式。所以本研究建議未來在引進國外零售業時,需先分析其在4個交換成本上的優勢,另外配合當地環境和消費者的特點,調整策略方向和行銷手法,才能確保經營之成效。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9932004
Creators黃教漳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