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藝術投資---以繪畫市場為例

隨著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腳步的加快,新金融商品不斷推陳出新。然而,屬於非傳統性資產的「藝術投資」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2006年,以目前世界最高價格成交的藝術品—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No.5, 1948》,以大約新台幣46億元成交。一幅畫比一棟世界最頂級的豪宅還昂貴,令人側目。據統計,全世界約有5兆美元投入藝術市場,每年成交量220億美元。但在台灣,這樣龐大的產業卻不像金融市場,至今猶未能發展出完整的理論架構。無論何種投資,成功投資的關鍵必須掌握四大金律:一是懂理論,二是懂歷史,三是懂心理,四是懂交易。本研究亦希望涵蓋藝術投資的這四個面向。
藝術品評價困難:不似一般商品,藝術品的價格並無所謂公定價,也不似股票淨值或共同基金有淨資產價值(NAV)可以計算。究詰其故,至少有下列九個原因:1、傳統評價模型難以直接應用2、藝術品與private equity皆有兩個特色:有liquidity risk、無市價,評價上較為困難3、流動性差4、透明度低5、炒作6、非理性驅動力7、專家偏誤8、市場風險9、其它變數。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932316
Creators陳洛沂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