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潘霍華「俗世的基督敎」之硏究. / Panhuohua "su shi de Jidu jiao" zhi yan jiu.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 Manuscrip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90-194).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 前言 --- p.1 / Chapter 第一章 --- 潘霍華的生平及其思想發展 --- p.6 / Chapter ´¡ --- 終生的問題,及該問題的性質 --- p.6 / Chapter ´Ł --- 三個階段 --- p.8 / Chapter (一) --- 神學的基礎:尋求啟示的具體性 --- p.9 / Chapter (二) --- 神學的焦點:基督教的窄門 --- p.22 / Chapter (三) --- 神學的成長:「俗世的基督教」 --- p.32 / Chapter ´Ø --- 總結 --- p.46 / Chapter 第二章 --- 「非宗教的解釋」之性質 --- p.51 / Chapter ´¡ --- 「將聖經名詞作非宗教的解釋」之定義 --- p.51 / Chapter ´Ł --- 從潘霍華對宗教的概念看非宗教的解釋之性 --- p.54 / Chapter (一) --- 受巴特的影響,奧巴特不同的地方 --- p.54 / Chapter (二) --- 宗教的七種性質 --- p.55 / Chapter ´Ø --- 從潘霍華批評布勒特受和巴特看「非宗教的解釋」之性質 --- p.68 / Chapter (一) --- 巴特的「啟示的實證論」 --- p.70 / Chapter (二) --- 布勒特曼的自由主義 --- p.80 / Chapter ´Ð --- 總結:「非宗教的解釋」之緣起,需要滿足的條件,要面對的困難,工作的目的,進行的標準和方法。 --- p.93 / Chapter 第三章 --- 現世的肯定 --- p.96 / Chapter ´¡ --- 引言:「現世的肯定」、「現世的信仰」的教會」三者的關係 --- p.96 / Chapter ´Ł --- 正視及齡的世界 --- p.99 / Chapter ´Ø --- 從潘霍華思想的發展,看肯定現世的因素 --- p.104 / Chapter (一) --- 尼采的影響:對大地的熱愛 --- p.104 / Chapter (二) --- 自由神學的背景 --- p.105 / Chapter (三) --- 舊約聖經的角度 --- p.109 / Chapter ´Ð --- 現世的肯定之神學基礎:世界的真實性和基督論的關係 --- p.111 / Chapter (一) --- 「終極的事」和「欠終極的事」 --- p.112 / Chapter (二) --- 反對二元論的謬誤 --- p.113 / Chapter (三) --- 世界的真實和上帝的真實 --- p.117 / Chapter ´Þ --- 現世肯定的表現 --- p.122 / Chapter (一) --- 在現世中愛上帝 --- p.122 / Chapter (二) --- 對歷史文化的關注和珍惜 --- p.124 / Chapter ´Æ --- 總結:道成因身的基督論帶來脫離束縛的自由 --- p.127 / Chapter 第四章 --- 現世信仰 --- p.129 / Chapter ´¡ --- 引言:「非宗教的解釋」´ؤ´ؤ信息內容和表達方式 --- p.129 / Chapter ´Ł --- 十字架的神學:被擠出世界之外的上帝 --- p.130 / Chapter (一) --- 分析潘霍華十字架的基督論 --- p.131 / Chapter (二) --- 幾個重要的思想 --- p.137 / Chapter A --- 信息:「耶穌基督´ؤ´ؤ為他人而活的人」 --- p.137 / Chapter B --- 重新建立起越的觀念 --- p.138 / Chapter C --- 及齡的世界使我們更接近上帝 --- p.139 / Chapter ´Ø --- 作基督徒的意義:參與上帝在世上的苦難 --- p.141 / Chapter (一) --- 分析潘霍華「悔改的第二層意思」 --- p.141 / Chapter (二) --- 兩個重要思想 --- p.147 / Chapter A --- 責任的概念 --- p.147 / Chapter B --- 基督教信仰深化「現世」的意義 --- p.148 / Chapter ´Ð --- 秘密的操練 --- p.150 / Chapter (一) --- 「非宗教的解釋」最深邃的一面:禱告與正義的行動 --- p.150 / Chapter (二) --- 「秘密的操練」:名詞的來源 --- p.152 / Chapter (三) --- 潘霍華個人的經驗 --- p.155 / Chapter ´Þ --- 總結:信仰的信息和信仰的語言 --- p.162 / Chapter 第五章 --- 結論:現世的教會 --- p.164 / Chapter ´¡ --- 引言 --- p.164 / Chapter ´Ł --- 一個集合和分散的團契 --- p.169 / Chapter ´Ø --- 教會作為集合的團契:轉變成基督的樣式 --- p.171 / Chapter ´Ð --- 教會作為分散的團契:服侍世界,見證基督 --- p.173 / Chapter V --- 總結 --- p.180 / Chapter (一) --- 教會是「非宗教的解釋」之具體表現 --- p.180 / Chapter (二) --- 潘霍華對我們的挑戰,對今日的意義 --- p.185 / 參考書目 --- p.190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uhk.edu.hk/oai:cuhk-dr:cuhk_321212
Date January 1975
Contributors黃德榮 , 1945-2000,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Graduate School. Division of Theology., Huang, Derong , 1945-2000
Source Sets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anguageChinese
Detected LanguageNorwegian
TypeText, bibliography
Formatprint, [3], 8, 194 leaves ; 28 cm.
RightsUse of this resource is governed by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