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逼近刺激對注意力分配情形的影響 / The Effect of Impending Stimulus on Allocation of Attention

作者檢視視覺注意力研究發現:對於哪些向度刺激能夠攫取注意力這項爭議,至今尚未圓滿解決。針對這項議題,認知心理家提出三種不同假設:一致性假設主張必須符合個體注意力控制狀態的刺激才能產生攫取效果;差異顯著性假設認為,不論干擾刺激屬於何種注意力控制狀態,只要該刺激之特徵差異達到顯著,即能吸引注意力;而物件檔案假設則認為,涉及新開物件檔案動作的刺激,比涉及修改原有物件檔案內容的刺激,更傾向於展現注意力攫取效果。
本研究結合雙眼像差技術與非突現刺激技術,設計出具有深度與大小變化的逼近刺激。並且利用逼近刺激進行四項實驗,試圖解決上述三種假設間的爭議:實驗一證實,逼近刺激確實具有攫取注意力的效果。實驗二發現突現刺激與逼近刺激兩者會互相干擾。實驗三結果顯示,比背景亮的刺激較傾向於吸引注意力。實驗四則發現:在搜尋亮度獨特刺激的作業中,逼近干擾刺激不會造成影響;但在搜尋逼近刺激的作業中,亮度獨特刺激則會產生干擾。另外,實驗五包括兩個子實驗,主要在探討逼近刺激注意力攫取效果的媒介,結果顯示:深度變化對逼近刺激的注意力攫取效果具有重要貢獻,但也必須在不違反大小變化條件的前提下,逼近刺激才能展現注意力攫取效果。
整合本研究前四項實驗可知:實驗一、三的結果並不支持物件檔案假設。在探討逼近與突現刺激干擾情形的實驗二中,一致性假設獲得合於預測的結果;但在操弄亮度與逼近刺激的實驗四中,卻得不到支持證據。至於顯著性假設,除了實驗二所得結果外,普遍都可獲得支持。然而,顯著性假設仍有修正的必要。作者在文中也提出了顯著性假設的初步修正,以及未來相關研究可能的發展方向。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742
Creators李宏偉, Lee, Hung-We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