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立. / "2007年11月". / 論文(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7. / 參考文獻(leaves 110-113). / "2007 nian 11 yue". / Abstract also in English. / Yang Deli.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7.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110-113). / 楔子 --- p.1 / 本文目的 --- p.5 / 文章結構 --- p.5 / Chapter 第一章´Ø --- 引論´Ø論「希望」在康德哲學中的重要性 --- p.9 / Chapter 1.1 --- 被忽略的槪念與問題:「希望」和「我可以希望甚麼?」 --- p.9 / Chapter 1.1.1 --- 從外緣因素看希望問題被忽略原因 --- p.9 / Chapter 1.1.2 --- 從內部因素看希望問題被忽略原因 --- p.12 / Chapter 1.2. --- 從哲學的區分看希望問題的特殊地位 --- p.13 / Chapter 1.2.1 --- 在一種最高統合的要求下,「希望」能作爲連繫理論與實踐 的橋樑 --- p.15 / Chapter 1.3 --- 希望問題不僅屬於宗教哲學的原因一「我可以希望甚麼?」可引申出怎樣的論域? --- p.16 / Chapter 1.3.1 --- 康德哲學的核心關懷與希望的關係 --- p.18 / Chapter 1.4 --- 康德的希望哲學 / Chapter 1.4.1 --- 簡介希望槪念的歷史,以及康德的承先與啓後 --- p.22 / Chapter 1.4.2 --- 「康德的希望哲學」的意思,與及相關的文本範圍 --- p.25 / Chapter 第二章´Ø --- 希望作爲德福一致的渴望 --- p.27 / Chapter 2.1 --- 希望與最高善的關係:談最高善問題的哲學史根源及康德的突破 --- p.28 / Chapter 2.1.1 --- 最高善問題的哲學史根源槪覽 --- p.28 / Chapter 2.1.2 --- 希望問題的進入點´ؤ思辨與實踐理性的區分,與及實 踐理性的優先性 --- p.31 / Chapter 2.1.2.1 --- 「法規」的目的與意義 --- p.31 / Chapter 2.1.2.2 --- 實踐理性的應用相對思辨理性的應用在旨趣上的優 先性 --- p.33 / Chapter 2.2 --- 解釋希望即是「對德福一致(最高善)的渴望」之意 --- p.36 / Chapter 2.2.1 --- 希望是主體與對象的一種意向性關係,及「我可以希望 甚麼?」引申了「希望作爲對最高善的渴求」和「希望作爲對道 德進步的渴望」兩個命題 --- p.38 / Chapter 2.2.2 --- 康德討論「希望即對最高善的渴望」這命題的大體流程 --- p.40 / Chapter 2.2.2.1 --- 最高善與道德世界之意 --- p.40 / Chapter 2.2.2.2 --- 最高善預設道德世界 --- p.41 / Chapter 2.2.2.3 --- 道德世界預設了上帝存在和靈魂不朽兩個命題 --- p.42 / Chapter 2.2.2.4 --- 道德神學和上帝存在之道德論證 --- p.43 / Chapter 2.2.2.5 --- 目的論世界觀與目的論判斷力 --- p.44 / Chapter 2.3 --- 「希望作爲最高善」的細節一相關的槪念分析 --- p.46 / Chapter 2.3.1 --- 何謂「德行」? --- p.47 / Chapter 2.3.2 --- 何謂「幸福」? --- p.48 / Chapter 2.3.2.1 --- 作爲偏好的滿足之「感性的幸福」 --- p.48 / Chapter 2.3.2.2 --- 作爲道德情感一種的「智性的幸福」 --- p.50 / Chapter 2.3.3 --- 「配享」作爲連繫希望、德行與幸福的關鍵槪念 --- p.54 / Chapter 2.3.4 --- 道德必然引致對最高善渴求´ؤ最高善的實現在於吾人 實踐理性上有其必然性, --- p.56 / Chapter 2.4 --- 第二章總結´Ø希望問題作爲應然與實然的聯繫,導致目的論判斷力的批判 --- p.59 / Chapter 第三章´Ø --- 目的論判斷力作爲連繋「批判」與「學說」的橋樑,以及作爲希望的根據 --- p.60 / Chapter 3.1 --- 論目的論判斷力的特性 --- p.61 / Chapter 3.1.1 --- 兩種因果的區分留下了關於兩界如何統一運作的問題 --- p.61 / Chapter 3.1.2 --- 境、界、域:實踐與理論哲學的區分,說明一個更高的統 含基礎的需要 --- p.62 / Chapter 3.1.3 --- 判斷力細分爲決定性判斷力和反省性判斷力 --- p.64 / Chapter 3.1.4 --- 理性之根本目的在於建立系統´ة反省性判斷力的特性幫助 成就此目的 --- p.66 / Chapter 3.1.5 --- 反省性判斷力的兩種發用´ة美感的與邏輯的面向 --- p.68 / Chapter 3.2 --- 從康徳哲學最宏觀的關懷去看目的論判斷力的在重要性 --- p.71 / Chapter 3.2.1 --- 目的論判斷力延續至學說的基點:人作爲最後目的和終極 目的 --- p.72 / Chapter 3.2.2 --- 由自然目的論轉向道德目的論、再從道德目的論轉向道德 神學 --- p.74 / Chapter 3.2.3 --- 目的論判斷力作爲康德哲學旨趣的樞紐,以及連繫「批判」 與「學說」的橋樑 --- p.76 / Chapter 3.3 --- 目的論判斷力與希望的關係 --- p.77 / Chapter 3.3.1 --- 將希望能力理解成目的論判斷力的理由 --- p.78 / Chapter 3.4 --- 第三章總結´Ø目的論判斷力提供了康德哲學問題轉向的基礎 --- p.80 / Chapter 第四章´Ø --- 在目的論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宗教、歷史、政治面向´ؤ希望的多向度發展 --- p.81 / Chapter 4.1 --- 目的論判斷力與學說的關係 --- p.81 / Chapter 4.1.1 --- 「學說」與「批判」的意思和關係 --- p.83 / Chapter 4.2 --- 「學說」中的「人類道德進步問題」的兩個面向一「人類道 德的進步是否可能?」和「人類道德如何得以進步?」 --- p.84 / Chapter 4.2.1 --- 人類道德進步論´Ø主題一:「人類道德的進步是否可 能?」一道德軟弱如何可能和如何克服? --- p.86 / Chapter 4.2.2 --- 人類道德進步論´Ø主題二:「人類道德如何得以進步?」´ؤ 道德如何才能實際地得到改進?從動物性進至人性 --- p.89 / Chapter 4.3 --- 「人類道德進步問題」揭示康德對「最高善能於這個世界中實 現嗎?」的關懷 --- p.94 / Chapter 4.3.1 --- 最高善能在塵世上實現嗎? --- p.95 / Chapter 4.3.2 --- 如若最高善不能在這個世上實現,那又怎樣? --- p.98 / Chapter 4-3.3 --- 即使最高善有其現實的可能性,我們又有何理由認爲「最 高善能實現」是一個合理的推測? --- p.99 / Chapter 第五章´Ø --- 結論:以希望作爲閱讀線索的重要性:再次學習康德的哲學 精神 --- p.102 / Chapter 5.1 --- 從希望看「作爲有限者的我們,如何能有尊嚴地嚮往無限?」 --- p.102 / Chapter 5.2 --- 從希望看「康德哲學的開放精神」 --- p.105 / Chapter 5.3 --- 結語´Ø康德哲學的關懷的轉向與升進 --- p.107 / 康德原著於文中的書目與文章的統一譯名 --- p.109 / 參考書目 --- p.110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uhk.edu.hk/oai:cuhk-dr:cuhk_326227 |
Date | January 2007 |
Contributors | 楊德立.,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Graduate School. Division of Philosophy., Yang, Deli. |
Source Sets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Language | Chinese, English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bibliography |
Format | print, iv, 113 leaves ; 30 cm. |
Rights | Use of this resource is governed by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
Page generated in 0.00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