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股指數期貨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之探討-日內與週型態

本研究探討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以及本土指數期貨間的「價格發現」關係。研究期間乃自民國87年9月1日至88年12月31日止,選取各交易日內期貨與現貨每5分鐘的資料作為觀察值。在研究方法的採用上包括:ADF單根檢定、共整合檢定、錯誤更正模型(ECM)以及衝擊反應分析與變異數分解等。進而,本研究亦依照相同之分析流程,將資料進一步區分為週一至週六等6個交易日,以探討各交易日的結果是否不同。本研究得出以下之結論:
1. 在ADF單根檢定之下,我們發現不論期貨或現貨,兩數列均為I(1)之數列。
2. 根據共整合的檢定結果,發現台股指數期貨與現貨間存在「共整合關係」,即兩者存在一長期均衡關係,且此一情形亦適用於所有資料與各交易日。
3. 將共整合關係考慮進ECM分析中則可發現,對全體資料而言,不論是期貨或現貨,兩者均會對前期均衡誤差作調整,但是期貨的調整速度較現貨為快,也較為顯著。但對於單一交易日而言,可發現不同之結果:期貨仍會往均衡方向作移動,但現貨除星期五外,並沒有往均衡移動之情形。
4. 在「領先-落後」關係上:就全部資料來看(落後4期),期貨會領先現貨約15分鐘左右,而現貨領先期貨亦為20分鐘,兩者並非單一方向之因果關係。而在週一至週六的結果上,回饋關係亦存在,且領先落後的時間也約為15至20分鐘,唯獨「星期一」期貨似乎未有領先現貨之情形。
5. 在衝擊反應分析與變異數分解方面,不論期貨或現貨,大部分的波動來源,仍是來自於自身的變異程度。但相對上,期貨對現貨預測誤差變異數的解釋程度會高於現貨對期貨預測誤差變異數的解釋程度。同時,由衝擊反應函數來看,亦可得出相類似的結果:即相對而言,期貨對現貨之衝擊較大,且衝擊時間約為15至20分鐘。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2090
Creators王凱蒂, Wang, Kai-T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