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研究 / Chines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自從一九四九年起,中共一直自認為是個馬列主義的國家,在馬列主義理論主導下,中共從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期,奉行「市場無用論」和「計劃萬能論」;在實踐中,則確立以限制、消滅商品貨幣關係為主旨的高度集中經濟體制,但是這種經濟體制並未給中共社會帶來共同富裕,反而造成了普遍貧窮,共同落後。正是基於這種國情,七十年代末期不得不提出了改革開放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政策。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歷經十餘年,但是始終無法擺脫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循環論,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共這種市場半、計劃半、的體制,終放實踐證明為無法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國營企業效益不彰、官員貪污腐化橫行、市場運作失序等弊端日趨惡化。因此,原本先扮演推動經濟改革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遂成為滯礙經濟發展的瓶頸。一九九二年十月中共召開「十四大」,明確地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今後不再以彌補原有體制的缺陷為限,而是全方位的深化改革,有人稱此次的經濟改革理論是一場經濟革命。從宏觀角度來說,隨著中共邁入市場經濟改革,舊有史大林模式的計劃經濟體制將全面轉軌成為市場經濟體制,過去計劃體制結構組成的領導階層行政管理架構、社會層級及因應體制建構的整體經濟框架、思維及運作模式,在這波市場大潮衝擊下,都將重建,並且這場變化絕不僅僅是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的變革,而是一場全方位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革命。本研究的目的即在探討和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中共政治、經濟和社會之衝動。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271
Creators郭慶汾, Kuo, Ching F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