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新聞場域變化與範式轉移: 回歸後香港報業之個案= The change of journalistic field and paradigm: the case of Hong Kong newspaper industry after the handover

香港回歸中國,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是意識形態及權力的轉換,不少人擔心,新聞運作在兩種不同意識形態及權力互換下出現變化,新聞自由空間縮減。經歷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具爭議性的報章報道屢有出現,報業傳媒的兩極化現象更為明顯,顯示香港報業出現範式變化。本文認為,布迪厄(Bourdieu)的場域理論,能分析回歸20年影響報業媒體的權力結構,以及新聞工作者、機構與權力結構的互動,以至新聞實踐,探討新聞場域和範式的變化。本文探究突發新聞及政治新聞兩個不同的新聞類型,透過新聞工作者的深入訪談,以及分析回歸後釋法事件報道及警方更換數碼通訊系統前後的突發新聞報道內容,根據布迪厄的場域理論框架,以及新聞範式的理論概念,研究兩個新聞類型個案在新聞範式的變化。研究發現,突發新聞在警方及消防更換數碼通訊系統後,新聞數量下降,記者的作業模式劇變,場域角色由主動變為被動,政治力量利用科技力量影響突發新聞運作,警方成了突發新聞消息最關鍵的守門人。然而,科技發展帶動網絡媒體急速發展,在「人人做記者」之下,又為突發新聞帶來消息來源。另一方面,本研究發現回歸後影響香港報業的二元中港權力慢慢趨向一元,中央政府影響力趨強,挾經濟和科技力量,向報業傳媒實施軟硬權力,推動報章立場改變,影響政治新聞報道。報館和新聞工作者面對外在力量的壓逼,不得已改變機構的編採策略和個人的新聞實踐,傾向政治正確的新聞邏輯。綜合突發新聞和政治新聞兩個個案,本研究發現,政治權力如同經濟權力一樣,可以主導其他力量,影響大權力場和新聞場域的結構。科技的角色多元,科技力量、場域和邏輯,會影響其他場域的邏輯和運作,對新聞場域有兩極性的影響。香港報業的新聞場域在外在力量結構轉變和後真相意識形態的影響之下,與其他力量場域高度重疊,場域的他律性強,自由空間收窄。在這樣的場域結構下,回歸後香港報業的新聞範式呈現轉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hkbu.edu.hk/oai:repository.hkbu.edu.hk:etd_oa-1571
Date08 August 2018
Creators黃天賜,
PublisherHKB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Source Sets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anguageChinese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Formatapplication/pdf
SourceOpen Acces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