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語言、宗敎與文化認同: 中國涼山兩個彝族村子的個案硏究. / 中國涼山兩個彝族村子的個案硏究 / Language, relig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case study of two Yi villages in Liangshan, Sichuan / Case study of two Yi villages in Liangshan, Sichuan / Yu yan, zong jiao yu wen hua ren tong: Zhongguo Liangshan liang ge Yi zu cun zi de ge an yan jiu. / Zhongguo Liangshan liang ge Yi zu cun zi de ge an yan jiu

巫達. / "2000年7月"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0. / 參考文獻 (leaves 158-172) / 附中英文摘要. / "2000 nian 7 yue" / Wu Da.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0.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158-172)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前言 --- p.I-V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論 --- p.1 / Chapter 一、 --- 引 論 --- p.1 / Chapter 二、 --- 人類學的族群理論和文獻回顧 --- p.3 / Chapter 三、 --- 中國族群文化認同和研研究情況 --- p.11 / Chapter 四、 --- 論文的理論構架與研究方法 --- p.26 / Chapter 五、 --- 研究地點簡介 --- p.32 / Chapter 六、 --- 論文的組織 --- p.35 / Chapter 第二章 --- 歷史背景與彝族的内部分佈 --- p.37 / Chapter 一、 --- 引言 --- p.37 / Chapter 二、 --- 分佈 --- p.38 / Chapter 三、 --- 人口 --- p.41 / Chapter 四、 --- 族稱 --- p.43 / Chapter 五、 --- 彝族的支系 --- p.51 / Chapter 六、 --- 族源 --- p.52 / Chapter 七、 --- 傳统政治制度 --- p.57 / Chapter 八、 --- 甘洛縣彝族概括 --- p.61 / Chapter 九、 --- 甘洛縣民族分佈及族群關係 --- p.65 / Chapter 第三章 --- 語言與認同 --- p.68 / Chapter 一、 --- 引論 --- p.68 / Chapter 二、 --- 彝族的語言和文字概況 --- p.69 / Chapter (一) --- 語言 --- p.69 / Chapter (二) --- 文字 --- p.72 / Chapter 三、 --- 兩彝村的語言態度及其文化認同 --- p.76 / Chapter 四、 --- 兩彝村的“漢化´ح程度及其文化認同 --- p.81 / Chapter 第四章 --- 宗教與認同 --- p.96 / Chapter 一、 --- 引論 --- p.96 / Chapter 二、 --- 兩彝村的宗教信仰基本情況 --- p.100 / Chapter (一) --- 來源神話傳¨®Ơ --- p.100 / Chapter (二) --- 彝族宗教裏的靈魂觀 --- p.112 / Chapter (三) --- 彝族宗教裏的鬼神觀 --- p.115 / Chapter 三、 --- 彝族宗教的神職人員 --- p.121 / Chapter (一) --- 畢摩 --- p.121 / Chapter (二) --- 蘇尼 --- p.124 / Chapter 四、 --- 兩彝村的宗教信仰與文化認同的關係 --- p.124 / Chapter (一) --- 漢家有醫生,彝家有畢摩:畢摩作為醫師的角色 --- p.124 / Chapter (二) --- 畢摩被認為是人與神鬼之間的信息傳遞者:畢摩作為司祭員 --- p.133 / Chapter (三) --- 畢摩和蘇尼的日常角色 --- p.136 / Chapter 五、 --- 從《指路經》看彝族文化認同 --- p.142 / Chapter (一) --- 《指路經》的價 值 --- p.142 / Chapter (二) --- 波波坤村和乃伍彝族的送魂路線殊途同歸 --- p.143 / Chapter 第五章 --- 結論 --- p.147 / 參考文獻 --- p.158 / 附錄一:涼山彝語注音系统與國際音標對照表 --- p.173 / 附錄二:本文使用的問卷調查表 --- p.174 / 附錄三:彝文經書 --- p.178 / 附錄四:人物表 --- p.181 / 附錄五:彝族支系自稱、他稱簡表 --- p.183 / 附錄六:彝語支語言 --- p.184 / 附錄七:彝族父子譜系 --- p.186 / 表格目錄 / 圖表一:歷代涼山地區人口數 --- p.41 / 圖表二:曲木藏堯統計的1930年代涼山彝族人口數 --- p.42 / 圖表三:莊學本统計的1940年代、涼山彝族人口數 --- p.42 / 圖表四:波波坤村和乃伍村異同比較表 --- p.64 / 圖表五:彝文造字方式 --- p.72 / 圖表六: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四省區彝文比較簡表 --- p.75 / 地圖 / 地圖´ؤ:彝族分佈總圖 --- p.扉頁 / 地圖二:彝族支系自稱示意圖 --- p.扉頁 / 地圖三:彝族六祖遷徙路線示意圖 --- p.扉頁 / 地圖四:甘洛縣曲木蘇和諾木蘇分界圖 --- p.65 / 地圖五:彝文《指路經》中送魂路線示意圖 --- p.143 / 地圖六:波波坤村和乃伍村送魂路線示意圖 --- p.145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uhk.edu.hk/oai:cuhk-dr:cuhk_323276
Date January 2000
Contributors巫達.,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Graduate School. Division of Anthropology., Wu, Da.
Source Sets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anguageChinese, English
Detected LanguageEnglish
TypeText, bibliography
Formatprint, v, 190 leaves : ill. ; 30 cm.
CoverageChina, 中國, 涼山彝族自治州, China, China, 甘洛縣(中國), China, Liangshan Yizu Zizhizhou, Ganluo Xian (China)
RightsUse of this resource is governed by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