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經法>>等佚書之思想研究

中國自古即有以書籍做為陪葬品的風俗.這些殉葬的書籍若被後世挖掘出來,除了可
據此對傳世古籍進行校對、勘誤外,更有助於學術思想的研究.由此,民國六十二年
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經法》、《十六經》、《稱》、《道原》等四篇古
佚書,自然具有珍貴的學術價值.
檢諸四篇佚書的思想,融合了儒、道、墨、法、名、陰陽等各家學說為一體.它們的
出現,不但對先秦至漢代學術的轉關提供了重要線索,更是研究漢初黃老治術的主要
參考文獻,因此對其思想作一整體性的研究,自有其必要性.然而,學界前輩或因研
究重點不同,而少有這方面的探討文字,故初作嘗試,期能對學者鮮為從事的範疇略
作補白.
本文之撰寫,以出土之文獻資料為主,並援引正史載記、參考諸子典籍、廣納學者各
方面的研究結果,從事論證、分析、歸納、比較等方式之研究.此外,亦採取學術流
變及歷史考證的觀點行文,力求說理立論之合乎邏輯,以存說備考,就教學界.
至於其章次內容,除第一章與第十章之緒論、結論之外,則分述如下:
第二章《經法》等佚書之簡介
第三章《經法》等佚書之時代背景
第四章《經法》等佚書之思想淵源
第五章《經法》等佚書之思想本質
第六章《經法》等佚書之思想體系
第七章《經法》等佚書之黃老學
第八章《經法》等佚書之影響
第九章《經法》等佚書之亡佚原因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503
Creators林素珍, LIN, SU-ZH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copy;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