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香港短篇小說的精神疾病書寫 (1990-2010)

自古至今,疾病是文學反覆吟誦的母題。香港文學發展至今,以精神疾病作為敘事對象的作品不勝枚舉。九十年代以後的精神疾病書寫,更呈現一種眾聲喧嘩(Hetroglossia)的狀態。
疾病作為時代苦悶的象徵,是展示社會面貌及人文精神的重要表述符號, 因而在文學的主題表現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精神疾病的敘事更以心靈為文本,逼視個人或社會的病態。審視兩岸三地文學發展的脈絡,在現代主義的熱潮薰陶,及社會動盪的政局與經濟發展下,精神疾病書寫的文學形式便應運而生。作家為精神疾病披上藝術的外衣,形塑扭曲的人文及都市的多維面貌,為小說提供種種歧義的解讀,增加作品闡釋的空間與美學價值。可惜到目前為止, 香港文學對精神疾病敘事的研究並不足夠。
因此,本論文以1990-2010 年間發表及出版,並以精神疾病為敘事主題的香港短篇小說作為研究對象, 結合精神病學的醫學研究成果及敘事學 (Narratology)的相關論述,以精神疾病的敘事作用作為研究框架,從「個人」 和「社會」兩個層面為切入點,分析精神疾病之於文學主題的敘事作用。最後, 探討作家如何透過(集體)書寫精神疾病,反映出香港九十年代至今的時代性, 及形塑出香港都市支離破碎、浮動而不穩定的形象,從而肯定精神疾病書寫對於香港文學的價值。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ln.edu.hk/oai:commons.ln.edu.hk:chi_etd-1026
Date16 October 2012
CreatorsTSANG, Pui Ting
Publisher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Source SetsLingnan University
LanguageChinese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Formatapplication/pdf
SourceTheses & Dissertations

Page generated in 0.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