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比較分析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itical Ideolog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story Textbook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本研究旨在探討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之政治意識型態。為達成研究目的,乃採用文獻分析與內容分析法,並藉由理論探討和參酌相關實證研究,以建構適合分析兩岸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架構。根據所建立的分析架構,進行分析比較,並將結果供作有關單位、教科書編輯機構參考。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有(一)瞭解臺灣與大陸地區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之沿革及現況。(二)探究政治意識型態之涵義、結構與功能。(三)探討教科書與政治意識型態之關係。(四)分析影響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的因素。(五)建立海峽兩岸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的分析模式。(六)分析、比較臺灣與大陸地區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所蘊涵之政治意識型態。(七)分析、比較臺彎與大陸地區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宣傳策略。(八)將本研究之結果提供製訂大陸政策有關單位、歷史教科書編輯者與教育工作者參考。
二、研究對象
大陸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四冊,《世界歷史》二冊。其中,中國歷史第一冊計有27課,第二冊計有27課,第三冊計有32課,第四冊計有32課,總計本國史部分共有118課;世界歷史第一冊計有29課,第二冊計有23課,兩冊共計52課。大陸初中歷史教科書六冊合計共有170課。臺灣地區國中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三冊,《世界歷史》二冊。其中,中國歷史第一冊計有9章22節,第二冊計有8章22節,第三冊計有8章22節,總計本國史部分共有25章66節;世界歷史第一冊計有5章22節,第二冊計有8章22節,兩冊共計13章44節。總計臺灣地區國中歷史教科書五冊共有38章110節。
三、研究方法與設計
為達成本研究之問題,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法說明海峽兩岸歷史教科書發展之沿革與現行版本的形成;並從理論探討有關政治意識型態之涵義、結構和功能及其與課程之關係;分析影響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的因素;同時,針對國內外相關之研究進行剖析。綜合上述文獻探討,據以建構本研究之分析工具。再者,採用內容分析法並以本研究自行發展設計之分析工具,從定量與定質兩方面分析臺灣與大陸地區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檢討其政治意識型態之內涵與宣傳策略,並加以分析比較。
(一)分析類目
本研究探討之主題既為分析兩岸歷史教科書之政治意識型態,乃以政治信念、政治態度、政治楷模、政治策略作為分析政治意識型態的主題類目。以攻擊。讚揚、相互對比、選擇撰述、典型表揚作為分析兩岸歷史教科書傳播技巧的策略類目。對歷史人物之分析則以性別、種族、角色職稱、著名領域,作為特性類目。
(二)分析單位
本研究在主題類目的分析上係採用「段落」為單位。研究者設定每一段落可勾選一個「主要主題」,以表明此一段落所要傳播的主旨為何,以及兩個次要主題,用以說明此一段落帶地要傳達何種訊息。特性類目用以分析「歷史人物」,因此以「人物」為單位且是具體記名之歷史人物方列作統計分析,根據歷史人物類目表,用檢核勾選方式進行特質上的判斷。策略類目旨在瞭解教科書傳播之技巧與內容的設計方式,因此以「件數」亦即教科書的「課」或「節」為分析的單位,並且設定每一課或每一節至多可勾選三種傳播技巧。
(三)分析工具
本研究之工具由研究者根據政治意識型態的定義、結構與功能進行理論探討,綜合各家言論,並參酌海峽兩岸政治意識型態的內涵與相關研究,據此作成政治意識型態分析類目表,進行本研究之內容分析。再者,根據歷史教科書以人物、事件與時空交織之特性,設計了歷史人物分析類目表,作為分析性別、種族、社會階層意識型態的工具。教科書為一種傳播,因此檢視傳播內容「說甚麼」與「如何說」同等重要,本研究乃設計宣傳策略分析類目表,分析海峽兩岸國(初)中歷中教科書如何運用傳播技巧傳達其政治意識型態。
(四)信、效度考驗
1.「政治意識型態」主題類目:
信度為 0.94
研究者信度為 0.88
2.「宣傳策略」策略類目:
信度為 0.95
研究者信度為 0.91
(五)資料處理
統計資料之處理方式,採取內容分析法最常用的「次數分析」,計算其次數、百分比並標出序位等級。同時,就其顯現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二因子百分比差異考驗以及質的描述與探究。
四、研究結果與建議
研究結果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界定政治意識型態的定義,歸納出政治意識型態的結構與功能,作為建立分析模式的理論依據。
(二)兩岸國(初)中歷史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皆含有政治思想的指導內涵,惟其指導方向兩岸有差異且大陸的政治色彩較為明顯。
(三)比較兩岸影響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的因素內容,同中有異且相異者更多。
(四)本研究建構之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分析模式,可適用於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分析。
(五)臺灣地區國中歷史教科書所呈現的政治意識型態,以「政治策略類」所佔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政治楷模類」、「政治態度類」,而以「政治信念類」最低。
(六)大陸地區初中歷史教科書呈現的政治意識型態,以「政治楷模類」所佔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政治策略類」、「政治態度類」以及「政治信念類」。
(七)比較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的內容,發現兩岸強調的重點不同,強度也有異。整體比較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的政治意識型態發現有下列差異:1.就政治意識型態出現的次數與比例,大陸地區多於臺灣地區。2.就政治意識型態的主類目而言,大陸地區以政治楷模類所佔的比例最高,強調政治領袖、政府人員與政黨團體的典範行誼;臺灣地區則以政治策略類分量最重,用以宣揚文教科技與政治經濟的建樹。3.就政治意識型態的次類目而言,兩岸的差異更為明顯。
(八)以不同的歷史主體為比較範圍,發現以「中國近現代史」部分兩岸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的內容差距最明顯,顯示兩岸仍存在政治意識型態的差異。
(九)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皆呈現以文教科技建設作為「政治策略」宣揚的主體,惟文教科技建設宣揚的內容有差異。
(十)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對型塑政治領袖以為「政治楷模」頗為相近,惟評論方向與角度有異。
(十一)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運用五種宣傳策略的多寡的次序相同,但大陸歷史教科書更能將這五種類目交互為用。此外,就數量比例而言,大陸地區初中歷史教科書運用宣傳策略的比重較臺灣地區為多。兩岸相互比較,大陸初中歷史教科書更擅於運用「選擇撰述」、「典型表揚」的編寫技巧,傳達其政治意識型態。
(十二)以不同的歷史主體為比較範圍,發現「中國近現代史」部分是兩岸教科書運用「相互對比」、「選擇撰述」最多的範圍。
(十三)「攻擊」與「讚揚」是兩岸歷史教科書使用最普遍的宜傳策略。
(十四)兩岸歷史教科書運用「典型表揚」策略的編寫方式,大多出現在本國史的範圍,但在本國近現代史部分則有差異。
(十五)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人物,係以男性為主,中華民族居多,偏重帝王領袖、政府官員,而以政治類見長的人物最多,但仍有差異。
(十六)兩岸歷史教科書最常出現的歷史人物,臺灣歷史教科書為蔣中正與孫中山,大陸歷史教科書則為毛澤東、周恩來,其中對蔣中正的評論差距最大。
最後將本研究之結果提供製訂大陸政策有關單位,歷史教科書編輯者與教育工作者參考,並對未來的後續研究提供建議。 / The results that emerged from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The analy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dentifying the meaning and by drawing conclusions as regards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political ideology.
2.Political thoughts were involoved in the curriculm frameworks established in history textbooks and teaching syllabuse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n particular, where differences were notable.
3.Many more differences than similarities were found while comparing the elements which influence the political ideologies manifested in history textbooks in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4.This analytical model of political ideology in history textbooks was appliable to junior high school in both areas, too.
5.The focus, however, of political ideolog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history textbooks were different. The probability in each category was ordered in the following. In Taiwan, political strategies were implemented along with political models,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political beliefs. In Mainland China, on the contrary, they served as political models, political strategies and reflect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political beliefs.
6.The emphases were different in both areas. Overall, the political ideology found in the history textbooks of Mainland China amounted to more than that found in Taiwan textbooks. With regard to the variables of political ideology. political models played the most impo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textbooks in Mainland China while political strategies occured more commonly in the Taiwanese textbooks which. in fact, contained certainsub-variables.
7.There were conflicting views concerning political ideologies between Taiwain and Mainland China, this especially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which a considerable quantity of “inter-contrast”and“selective description”were used.
8.The orders of propaganda strategies were the same in both areas, while more flexible in the Chinese contexts. The strategies of“attack”and“praise”were the two most commonly used strategies.
9.Mankind the Han people and politicians(especially kings' leaders and officers)were majority groups, but some of them in history textbooks depicted as being different.
10.The politicians mostly mentioned in Taiwan were Chiang kai-shek and Dr. Sun Yat-sen, and Mao Ze-dong and Chou En-lie in Mainland China. However, the comments on Chiang Kai-shek were totally different.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0183
Creators顏慶祥, Yen, Chin-Hsi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English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