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電傳勞動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n Telework

所謂電傳勞動(telework),是指勞動者位在自身勞務成果受領人只要營業場所之工作站,藉電腦資訊技術及電子通訊設備為勞務給付活動之特殊勞動型態。其構想與實踐發端於1970年代,也引起不同學科領域研究者及實務界的重視與討論。曾有相當多樂觀的論者認為,電傳勞動可提供工業革命以降人員、物資集中化所導致眾多社會問題之解決契機,並預言在二十世紀結束之前,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環保意識抬頭及勞動人口工作觀念變遷,電傳勞動必將成為工業先進國家居民主流的工作方式。儘管歷經三十餘年的發展、演進,電傳勞動雖未如早先預期般迅速擴張,但從其溫和、緩慢成長之趨勢看來,電傳勞動在未來仍有不可忽視的發展潛力。
自勞動關係(employment relations)的角度出發,由於電傳勞動在技術使用、職場空間與組織關係的特殊性格,讓傳統針對工廠及辦公室作業體制之社會規範系統遭遇全面性的挑戰。隨著有償性工作透過電腦網路向家庭、社區,乃至於任何可架設資訊設備之地點分散,包含勞動條件基準、勞工安全衛生等以事業單位為規範對象之法令即難以藉由行政檢查落實;新型態的作業流程與組織模式也限制了勞動者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削弱工會與集體協商系統及其他廠場勞資共同決定制度運作之基礎。
此外,在雇主引入各式電傳工作設計以樽節經營成本、刺激生產效率、員工創意與組織靈活性之同時,與勞務彈性化密切相關的剝削,輻射能所促發的職業疾病,傳統職場人際關係解構所導致的工作不適應症、社會孤立感受,以及勞動者團結、交涉權力定位困難等問題,亦紛紛披戴著資訊社會副產品的外衣,悄悄登場於今日的工業社區舞台。如何對現象做不同層次的分析,掌握問題之本質,進而就所獲知識對新工業生活規則輸出方向及方式提出實質建議,使勞動者權益不致因技術條件變動而遭受損害,則是急待研究者關切之議題。
本研究採用Strauss and Corbins(1990)所建議之文獻分析技術,嘗試於整理1976至2000年間,包括:勞資關係、勞動法學、資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交通運輸學、未來學、女性研究等學門針對電傳勞動關係研究所累積專論之過程中找尋問題範疇,再以個別、集體勞動關係作為論述主軸加以發展、呈現。全文計分六章一十四節,於第一章中詳述研究動機、方法及章節架構;研究主題之定義及概念則在第二章加以掌握,之後合併地三章對電傳勞動之技術基礎與社會意涵之討論提供為文繼續深入探討之一班性脈絡。第四、五章屬本研究之重心,分析電傳勞動對既有工業社區規範造成之衝擊與當事人回應對策;第六章歸納前術章節所有範疇形成結論,並對政府、雇主及工會組織提出具體之建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238
Creators伍岳, Sam W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66 seconds